【明報專訊】■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市民為何要履行社會責任?
建立社會秩序
社會責任包括守法、參與社會事務等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行為,如果市民無視社會責任,社會的秩序、運作會被破壞,甚至令社會倒退
履行公民義務
市民在社會上享有權利,同樣有義務貢獻社會,履行公民責任
推動社會進步
若每人盡力履行社會責任,用個人之力推動社會進步,團結便是力量,有機會提升整體生活素質
■今日香港
1. 參考資料,你認同「法律不外乎人情」的說法嗎?
認同
.法律運用更靈活﹕法律與道德一樣,目的都是維護社會秩序。執行法律需根據實際情G,才能靈活運用,以人情作為其中一個考慮準測,才不致讓法律淪為欠缺變通的死字典
.配合中華文化精神﹕中華文化精神以仁為主,關懷他人,重視情義。因此,一些人也認為法律之外,人情也十分重要
反對
.難作劃一標準﹕人情因素難作劃一標準,判決時容易出現不公平的情G,最終影響社會風氣,動搖市民對司法制度的信心
.違反法治核心精神﹕全球化下各國愈來愈重視法治。法治本來是秉承公平、公正,無論什麼社會階層,在法律約束下都能獲得公平、不偏不倚的審訊,以人情作為其中一個考慮,即違反法治本身的核心價值
■全球化
2. 「全球化助長各國的排外情緒。」你同意嗎?解釋你的意見。
.全球化的特徵﹕通訊科技+交通工具進步→資訊流通快且廣;疆界的阻隔逐漸消失(如區域經濟組織/政府間組織如歐盟、非洲聯盟等的成立使「國界」日漸模糊)→人口流動更自由、更輕易前往外國→不同國家/地域的人接觸交流增加(經濟+文化+思想觀念)帶來正面及負面影響(包括排外)
.注意﹕題目並非只問南非一國,而是一般而言各國的排外情緒,故南非個案可作例子但不宜只就南非個案析述。再者,形成排外情緒/現象的因素複雜,各地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社會、經濟和政治因素,不能一概而論
.同意﹕不同國家、種族、文化、宗教乃至來自同一國家不同經濟階層的人→有不同利益→接觸交流增加→利益衝突(如南非人認為移民爭奪工作機會、歐洲人認為伊斯蘭移民搶本地人資源和帶來治安問題)→摩擦增加→觸發群體對另一群體的不滿╱抗拒(如本土居民vs.外來移民)
.不同意﹕不滿╱抗拒往往來自誤解或嚴重偏頗的觀感印象,但事實並非如此→交流增加、傳播正確的資訊,有助消除誤解→減少排外情G發生
■現代中國
2. 同性婚姻合法化多大程度能減少中國「同妻」現象?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闡述你的意見。
大程度同意
同性婚姻合法化顯示社會對男同性戀者的接納和保障(法律也起推動社會變革的作用),鼓勵他們自由選擇生活方式,不會以娶妻作為應對社會規範的擋箭牌,減少出現「同妻」
小程度同意
同性婚姻合法化一定程度上顯示對男同性戀的接納,但縱使法律容許,結婚與否仍是個人行為。正如學者指出,中國男同性戀者和異性結婚的壓力來自傳統觀念如「傳宗接代」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些觀念在今日中國社會仍發揮極大影響力
■公共衛生
1. 參考以上資料,指出網上購物的潛在風險。
.賣家的專業資格和資料可信性存疑,消費者或會被賣家誤導
.未能即時看到實體產品,圖片與實物可能有差別
.商品即使沒有官方認證亦可出售,政府或無從監管,例如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網上購買藥物面對3項風險,除藥物在運送期間有可能變壞外,亦難以確定藥物是否符合質素或本港標準,一旦出事亦不能追究責任
■能源科技與環境
2. 全球化下,各國在電子垃圾的處理上引起什麼爭議?解釋你的答案。
電子垃圾其實含有許多可以循環再用的物料,但同時含有毒素,不慎處理會污染環境,所以自1990年代,發達國如歐盟各成員國政府、日本與美國一些州政府各自設立電子垃圾回收系統,不過出現以下問題﹕
.發達國把電子垃圾轉移至發展國(如中國、印度),因當地處理成本較低,工人保障與環保法律皆不完善,這令發展國成為電子垃圾集中處理站,環境污染嚴重→發展國無足夠科技妥善處理電子垃圾及降低其對環境的影響
.部分發展中國家設法例禁示電子垃圾貿易,但當局執法不力,仍有大量的電子垃圾由發達國非法進口→如中國
■其餘題目的答題指引,可到以下網址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50427BO.doc
顧問教師︰香港通識教育會教師 陳志華、古俊彥、鄧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