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學者倡港青自願服兵役
【明報專訊】全國港澳研究會在北京辦座談會,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端洪於會上稱,參與佔領行動的年輕人對《基本法》和人大8.31決定完全不認同,深入來看是不接受香港回歸和中國的政治體制,令港青在政治上無家可歸,「民族整體應對他們這代人負責,要對他們特別關愛」,建議國家應創造更多機會吸納港青參與國家建設,包括擔任公務員及自願服兵役,培育他們對國家憂戚與共。
陳端洪:予機會北上當公僕
陳端洪認為,港青面臨一些問題,但不應將他們問題化,「是要治病救人,而不是要去譴責」,不是把青年作為政治對手及敵人來看,而是以家長心態,為他們的前途焦慮。他認為,港青問題的本質是對普選的整體憂慮、對國家及共產黨的認同危機,建議內地開放更多機會。
教聯會:交流團不足以培養公民意識
內地交流團一直被視為可培養學生對國家的情感。教育局數據顯示,2012/13年度資助內地交流學習的開支達3200萬元,逾2萬名學生參加,2013/14年度增逾四成至4500萬元,有4.4萬名學生參加,而本年度預算亦有6600萬元,料5.7萬名學生參加。不過,教聯會副主席王惠成表示,內地交流團多走馬看花,未足以培養學生國家公民意識,認為應將培養國家情感的元素滲透入日常學習。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說,官方以為搞考察團有助認同中國,但有時適得其反。他舉例指現時學生上網不停,但一到內地便不能玩facebook,即感受到網絡自由受限制。
教評炮轟教局中史科政策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認為,港青年國家公民意識有缺失,教育局難辭其咎,因為國民教育最佳是透過中史科「讓學生反思是否一個中國人」,從而得到身分認同,惟局方10年前將初中中史科「斬件」(學校可不將中史獨立成科),新高中學制下選修中史科考生亦大減,令「國民教育的『根』已鬆散」,他要求當局將初中中史獨立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