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頭減廢×廢物按量收費
【明報專訊】2014年12月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向政府提交「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報告書,建議對工商業及家居廢物按量收費,決定「按戶按袋」收費,每戶向管理處購買專用垃圾袋及設立3年過渡期。委員會建議3人家庭住戶,每戶每月收30至44元;工商業廢物則每公噸收400至499元。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陳智思強調,推行垃圾徵費目的並非增加庫房收入,而是要有效推動減廢,故不會建議豁免安排。他又表示已平衡社會各方觀點,並確立徵費原則,即法例上切實可行、收費與廢物棄置量掛u、配合現行廢物收集系統和各界別共同承擔。政府將於2015年向立法會提交草案,開展立法程序。有分析稱屆時物業管理公司會以非法棄置活動難以監察為由反對。政府構思容許在垃圾房加設閉路電視,初步認為不會牴觸私隱條例。
學者﹕收費 分類回收並行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所長張妙清及副研究員李鏗和葉仲茵撰文指出,實施「廢物按量收費」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設定合理收費機制和收費水平,而獲得大眾共識。同時,文章指出按環保署2011年的數據,香港家庭每天產生的食物渣滓達2528公噸,佔全部家居廢物的42.3%,但同時全年只回收了600公噸的廚餘。三人認為要達到「源頭減廢」,除了廢物收費以減少棄置外,可否同時讓市民養成分類回收的習慣,關鍵在解決源頭廢物分類和回收等社區設施的配套,否則只會令減廢成效「事倍功半」。
試驗計劃:按戶按袋 助推分類回收
政府2014年4月推出6個月垃圾徵費方案試驗計劃,九龍灣淘大花園其中3座大廈分別試驗「按幢按重」、「按幢按桶」及「按戶按袋」收費。結果每戶按袋收費方式的大廈收集到的回收物料,較實驗計劃推行前大增38%,遠拋離另外兩種方式,反映按袋收費有助推動住戶分類回收。至於整體減廢量,推行每戶按袋收費的大廈只減8%,與另外兩種方式相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