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環保署2014年1月公布《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指出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由2011年的48%下降至2012年的39%,而固體廢物量則有所增長。政府曾多次放話,表示現有3個堆填區將於2015年起相繼飽和。政府提出擴建新界東北、東南、西堆填區及興建一座現代焚化設施(「三堆一爐」),惟因受影響地區人士反對,加上環團的憂慮,方案在立法會「闖關」一波三折,至今仍在拉鋸。究竟「三堆一爐」是否唯一的可行辦法?對環境有什麼影響?
◆事件背景﹕香港都市固體廢物處理
為免「垃圾圍城」,政府建議擴建及興建「三堆一爐」,同時配合源頭減廢等政策。
˙2013年˙
6月
政府計劃擴建3個堆填區,向立法會工務小組申請約90億元撥款,建制派因居民反對,罕有不「護航」令計劃觸礁
8月
打鼓嶺和屯門堆填區接連被揭發滲漏和漏出污水問題,建制及泛民均認為事件影響公眾信心,反映政府管理不善或堆填區設計有問題
11月
環境局建議在堆填區擴建邊緣設綠化帶,縮小堆填面積,希望保持堆填區容量,同時減少對附近居民的滋擾,爭取民意
˙2014年˙
1月
環境局長黃錦星透露最快年中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相關撥款,一併討論「3加1」方案,即擴建3個堆填區及興建焚化爐
3月
月初,環境局成員與立法會議員到歐洲考察「轉廢為能」,為2007年至2014年間為研究興建焚化爐的第7次外訪。同月立法會召開兩次公聽會,就「三堆一爐」收集逾140個團體及個人的意見,當中約七成發言反對或質疑三堆一爐,大部分是受影響地區的居民和環團;而部分學者、商會及建築界代表支持方案,認為三堆一爐是目前最好的選擇。黃錦星認為方案「獲得主流意見支持」。28日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在建制派支持下,以9票贊成、6票反對通過三堆一爐綑綁方案提交工務小組及財委會審議。泛民議員反對並批評政府漠視地區反對
4月16日
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審議擴建將軍澳堆填區及石鼓洲建焚化爐的撥款建議,由於環境事務委員會成員盧偉國同時擔任工務小組主席,被泛民議員質疑欠持平;多個泛民政黨都反對撥款。不過建制支持下,在5月通過,送到財委會
10月
立法會財委會在新一屆會期再審議三堆一爐撥款申請,至11月中仍未能表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