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助理講師鍾樂偉專研韓國議題,他認為韓國創意工業界經歷禁錮時代,珍惜言論表達自由,反觀香港卻滿足於中國內地市場,逐漸失去了鬥志,浪費了原本良好的創作空間。 鍾樂偉回顧韓國1970年代,政府對民間管制極為嚴苛,男性不能留長髮、女性不能著長裙,夜晚還有宵禁不能出門。當時著名歌手申重鉉受總統朴正熙邀請,寫讚美其政權的歌曲,結果申重鉉應承之後,卻寫了一首讚美韓國自然風光的歌,暗諷獨裁政權,在民間廣為傳唱。直至民主化後,1991年第一條商營電視台SBS才開播,自此打開廣播電視業的閘門,國內市場一步步不斷開放,更進一步對外輸出本土作品。 業界多民主抗爭參與者 「韓國文化藝術界受益於政制上的民主開放,關鍵在於現業界的從業人員大多是民主抗爭時期的參與者,他們的表達、創作慾積蓄已久,作品批判性強,也習慣於用抗爭手段去爭取業界權益。」鍾樂偉如此評價。 鍾樂偉指出,近代韓國流行文化騰飛勝在「危機感強」,香港相對安於現狀,滿足於中國內地市場:「就是這種取巧的心態,讓香港文化圈失去了鬥志,不再重視自己的特色和優勢,進一步扼殺了創意,香港是時候思考如何奮起直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