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流行文化在1980年代末、90年代初達到巔峰,之後逐漸衰落,國際唱片業協會總裁馮添枝、英皇娛樂CEO吳雨在內的業界元老都認為,互聯網興起帶來的衝擊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見下期)。然而,專門負責韓國文化產業政策的官員崔輔根表示,互聯網潮帶給韓國流行文化的衝擊有限,更多的反而是促使了韓潮在全世界範圍內的迅速傳播,可以說是把「危機」成功轉化成「契機」。 港IFPI﹕互聯網挫唱片銷量 「互聯網讓韓國的流行文化衝破了國界、語言的局限,總的來說,互聯網對我們的幫助遠遠大於衝擊。」韓國文化部(簡稱)文化產業政策官崔輔根如此總結。 他舉例,比如一間娛樂經紀公司,過往需要在實體店面、媒體宣傳推廣上投入巨額資金,如今製作一條精心設計的創意短片,免費擺上YouTube,收視效果未必比花大價錢播電視廣告差。「如此一來,很多可能前期資金不算充足的小型公司,也能另闢蹊徑獲得市場份額,慢慢行內都開始巧妙利用互聯網,甚至通過互聯網進一步開拓海外的市場。」 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的數據,香港唱片的本地銷售額由全盛時期1989年的25億元,急劇下降到去年2013年的4億元(包括互聯網正版下載)。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總裁馮添枝認為,1990年代出現翻版後,唱片銷量就一路下降,尤其是2000年互聯網迅速興起,改變了年輕樂迷的聽音樂方式,愈來愈少人買正版唱片,對原本生產線成熟的香港樂壇打擊巨大。 非法下載要到中國網站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同處互聯網時代,韓國怎樣應對互聯網衝擊?以崔輔根來看,政府不能袖手旁觀。原來韓國早在2003年就出現這個問題,當時免費音樂下載令音樂產業受重創,民間文化藝術團體開始「版權保護運動」,政府也沒有坐視不管,除了立法,更成立專門的「版權保護科」,對非法網站施以制裁以至罰款:「政府的打擊措施至今已經11年了,成效顯著,韓國國內現在非法下載已經少見。現在發現有些國民到毗鄰的中國網站上非法下載,我們準備聯合中國政府,一起推動『韓中版權保護運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