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增益﹕人工受孕技術突破與道德爭議

[2014.10.13] 發表

【明報專訊】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很多以前被視為無從解決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不育就是其中之一。體外受精技術(即人工受孕)是解決不育的方式之一,國際輔助生育技術監控委員會2013年發表的報告顯示,自1978年首名試管嬰兒誕生以來,全球已有500萬名試管嬰兒降臨人世。國際生育力學會聯合會成員Richard Kennedy認為,試管嬰兒是個偉大的醫學成就。2013年,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新一代基因排序技術,選擇可存活的胚胎進行人工受孕,成功令一名健康男嬰誕生。這項技術可以提升人工受孕的成功率,同時減低流產的機率。

人工受孕技術雖然為很多不育夫婦帶來希望,但亦引起道德爭議。「試管嬰兒之父」、英國科學家Robert Edwards 2010年獲頒諾貝爾醫學獎時,被批評試管嬰兒技術衍生卵細胞市場、大量雪藏胚胎冷藏庫,而大部分胚胎的下場可能是被遺棄或死亡。

人工受孕也衍生代母爭議,反對者擔心技術破壞社會家庭倫理,更可能催生複雜的商業代孕、職業代母問題,牽涉道德倫理、人命、科技、醫療、法律等,例如精子和卵子來源不明,日後或衍生血緣父母與養父母爭取子女撫養權的法律問題。

2000年香港立法會通過《人類生殖科技條例》,設立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制定《生殖科技及胚胎研究實務守則》規管本港的輔助生育,禁制一切商業性質的代母懷孕;非商業代母生育,則有關夫婦須證明不育,精子及卵子須來自該對夫婦。香港中文大學2014年6月成立全港首間由醫學院管轄的跨學科生命倫理中心,以人文倫理為本,從多學科角度探討生物科技對社會和醫療系統的影響。

■相關概念

醫療科技(medical technology)

道德考慮(moral consideration)

醫學倫理(medical ethics)

多層思考

1. 資料中活體子宮移植技術存在什麼風險及不足之處?

2. 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人工受孕為醫療科技發展帶來什麼機遇和挑戰?

(答題指引見另文)

參考資料

1.〈中大辦生命倫理中心 探討科技道德議題〉,《明報》,2014.06.04

2.〈警查李家傑代母產子〉,《明報》,2010.12.02

3. Robert Edwards 2010年獲頒諾貝爾醫學獎﹕

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medicine/laureates/2010/edwards-lecture.html

更多教育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 詳情
【明報專訊】地球表面70%以上被海洋覆蓋,海洋所蘊藏的能量,估計超過全球能源的總消耗量。海洋能(marine energy)透過潮汐、波浪、... 詳情
專題故事﹕如何走出迷網?
【明報專訊】全民上網時代,一機在手,可暢覽世界。上網工具成為生活必需品,現代人對網絡的依賴只會有增無減。香港浸信會醫院全人健康中心早前舉辦講... 詳情
大專生分享
【明報專訊】潘翰諺:手機製造更多話題 我每日大約上網8至10小時,一般是和朋友聯絡、做功課、玩手機遊戲,有時候上課也會玩。我覺得自己未... 詳情
【明報專訊】朋輩影響(peer influence) 網上社群(web community) 沉迷網絡(internet add...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