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多國簽訂的《蒙特利爾議定書》見效,北極上空的臭氣層破洞有望恢復至1980年代的狀態。圖為位於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海面。
放大
 

其他新聞
專題故事﹕升級再造 廢物增值 復活
中外人物﹕教宗方濟各 親民開放受尊崇
世界公民﹕北極保障不如海岸公園
時事漫話﹕黑心「美食」 潛伏香港
通識百科﹕由性別認同角度看「女為悅己者容」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時事點對點﹕國際協作 補臭氧層破洞
能源科技與環境﹕臭氧層「復原」×國際協作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聯合國及世界氣象組織9月10日公布《2014年臭氧層消耗評估報告》,指出臭氧層首見復原[象,中緯度地區及北極上空的破洞有望在本世紀中前回復至1980年代的狀態,南極上空的臭氧層則需要較長時間。報告認為這反映1987年簽訂的《蒙特利爾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見效。

報告由來自36個國家共282個科學家編寫及審查,每4年公布一次。今次專家首次發現大氣的整體臭氧(ozone)含量輕微上升,反映可阻隔太陽紫外線的臭氧層正開始復原。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亦已停止擴大。

減紫外線對生物環境損害

臭氧層的復原可望令全球至2030年的皮膚癌個案每年減少200萬宗,亦可減少紫外線對野生動物、農業、人類眼睛與免疫系統的損害。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雅羅(Michel Jarraud)形容國際社會就臭氧層受損問題採取行動,成為環境保護的重大成功事例,各界在應對與臭氧有關、更迫切的氣候變化問題時,亦應展示同等重視,團結起來迅速行動。

報告指出,《蒙特利爾議定書》簽訂國同意停用或逐步取代曾用於雪櫃、噴霧器、發泡膠及滅火器等產品的氟氯化碳(CFCs)和哈龍(Halon)等氣體,減低這些損害臭氧的氣體在大氣中濃度。若沒有議定書及相關協議,到2050年損害臭氧氣體的濃度會比現時多10倍。

促監管使用損臭氧層氣體

不過報告警告,損害臭氧的物質四氯化碳(CCl4)過去10年的釋放及使用量超出各國通報數字,說明仍有人非法生產及使用此物質。此外,農業肥料、燃燒化石燃料等釋出的一氧化二氮(N2O)亦損害臭氧,而有關氣體未受協議書監管,值得關注。另一方面,雖然替代CFCs與哈龍的氫氟碳化物(HFCs)對臭氧層無害,但屬強效溫室氣體,濃度正以每年7%的速度增加,長遠恐成導致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

——節自〈臭氧層首現恢復[象 聯合國歸功《蒙特利爾議定書》〉,《明報》,2014.09.12

 
 
今日相關新聞
時事點對點﹕國際協作 補臭氧層破洞
知識增益﹕過量紫外線B可致皮膚癌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