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 從個人興趣出發
通識IES的「偉大」之處,是同學完全可以從個人興趣出發,再扣連課程議題。因此我們主張,同學喜歡足球就以球會為題目,喜歡流行曲可以歌詞為分析對象,喜歡「煲劇」就以連續劇作題材。
承恩的分類很好,同學以戲劇為素材的專題研習,多以內容或觀眾作為切入點,但其實能探討的議題多得很,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類的議題是連續劇常見的題材。例如劇中所表現的男女關係,可以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來研究。個人更喜歡比較分析,因此喜歡思考日劇、韓劇、港劇、甚至美劇中的男女愛情關係。我們可以從本季或上季的戲劇中抽樣,然後比較。明顯的分別是美劇中男女關係比較「混亂」,常常一季中「換畫」幾次。韓劇則較專一,而感情又比日劇強烈。我常常以《求婚大作戰》(2007年,山下智久、長澤正美主演)為例,說明日劇中「草食系」男生往往不能清楚對女生「表白」是劇情發展的重要設定。而在韓劇中,女生則往往比男方更直接進取。我不看港劇,同學可知港產連續劇的男女關係有何特徵?
■ 劇集的家庭形態與關係
家庭形態與關係也是劇集的重要原材料。韓劇較多以傳統家庭形態作為背景(而且男女主角是同父異母、同母異父、失散的兄弟姊妹也特別多!)。相反,日劇中家庭形態往往是比較「後現代」,而且描寫家庭問題的也特別多,如《女管家三田》就是以一個瀕臨崩壞的家庭為背景。上年冬季劇《總會有辦法》則以一對中年夫妻因為子女「離巢」,所以收留了幾個身分不同的「外人」,並發展出疑似「家人」的關係為主題。
觀眾也是我們研究劇集的好題材。我在對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的分析中,探討了世代對日劇和韓劇的愛好。韓劇觀眾的年紀較小,日劇則是「八十後」為主,原因是什麼?同學可以訪談身邊的朋友、長輩,了解多一些。又有分析指內地觀眾偏好韓劇多於日劇,又是什麼原因?在內地網站中,有相當多「文本」可以作為探究的原材料。那麼,美劇的觀眾又有什麼特徵?
只要運用得宜,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煲劇」絕對是通識IES的良好「探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