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學生運動量不足,對健康有不良影響,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本港3.2萬個中學生的活動與便秘關係,發現有15.6%受訪學生有便秘問題,即每周排便少於3次。運動量愈少者、便秘風險愈高,若每日運動少於1小時,便秘風險較運動多於1小時者高出26%;而每日久坐不動,例如只坐茈晷髐W網逾4小時,便秘風險則多25%,這是本港首個有關中學生便秘的同類研究。有學者稱,本港學生運動量太少,應趁早改善生活習慣,多利用日常時間走動。
港大公共衛生學院2006至2007年間,以問卷形式,訪問了42間中學共3.2萬名年齡介乎11至18歲的中一至中七學生,以了解他們的健康狀G。結果發現,5052人表示有便秘,佔整體學生15.6%。
研究分析,若學生運動量不足,便秘風險相對增加。受訪者每日運動量(如跑步、游泳及行山等)少於1小時者,便秘風險較有足夠運動者(逾1小時)高26%;若每日非運動的體能活動(如散步、走動及行樓梯等)少於1小時者,便秘風險亦多21%。此外,每日久坐不動(如看電視及玩電腦等)達4小時,便秘風險會多25%。研究指若受訪者有齊以上3種行為,便秘風險甚至較沒有以上行為者高出88%。
研究又分析家境與便秘關係,結果發現,認為自己家庭相對貧窮的學生,有18.2%有便秘;自覺家境中等的學生便秘者佔14.7%;認為自己家庭相對富裕者,只有11.4%人有便秘。性別方面,女學生中有17.8%有便秘,高於男學生的12.9%。
學者建議「追少點劇」
參與研究的港大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何世賢說,今次研究顯示約一成半受訪中學生有便秘,比起世界各地研究的0.7%至29.6%,可謂「不高亦不低」,但指出青少年有此情G屬不理想,應趁早改善生活習慣,以免影響日後健康。
何世賢稱,現時本港學生活動量少,平日久坐上課之餘,又長時間玩電腦及上網,他建議多安排戶外活動,並利用日常時間走動,如上學多走路及行樓梯,少用升降機,或多走路去超市買東西,「不要坐太多,追少一點劇」。
醫生:運動鍛煉腸道肌肉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張鼎堅說,運動可鍛煉腸道肌肉,運動量少的人,腸道蠕動速度較慢,易致便秘,但亦有人天生腸道蠕動速度慢,因此便秘定義除了每周排便少於3次,亦視乎每次大便的形狀及排便過程是否順暢,長期便秘可致大便出血及食欲不振,影響健康,長遠可能生痔瘡,若便秘超過兩三個月便應求醫。
明報記者 梁杏怡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