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的美麗變奏
很多人擺脫不了地毯的實用性,認為它的功能只限於置放門前,給人家進屋前擦拭鞋底,或放在浴室內吸收洗澡後從雙腳流下來的水滴。有不喜歡擺放地毯的朋友,甚至說它的存在會減少視覺空間、打理麻煩,是多此一舉。其實一張地毯好比一件藝術品,多變,方便更換、存放或擺置,對於家居佈置初入門者,或需要變換家居風格的用家來說,地毯算是最容易拿捏的家品之一;至於形狀、用色及圖案之不同,更能為家居綴上一種獨有感覺,增添格調。
多倫多紡織品設計師及Everyday Housewife店主Bev Hisey指客人目光已不單是一方小小的織物,他們追求那些或細碎或齊整的花式圖紋,因此繪畫式的圖案亦愈見受歡迎。地毯的美學從沒被人忽視,人們一直鑽研可用之物料及編織方法,務求以不同角度呈現地毯美麗而獨特的一面,襯托不同設計的家庭。單是物料中最常用的羊毛和絲綢,就非常講求製作者對選用毛線之用心──把紗線逐一細看,以人手選出長度均勻而富彈性作原材料,以造出觸感柔軟、耐污性高又富鮮艷光澤(或會隨光線不同而呈現各種光澤)之地毯,就這點便足以顯示它的工藝之美,再跟予人細緻感的圈式地毯(loop pile)、鬆軟的切開式地毯(cut pile)或溫暖的長毛式等設計湊合一起,即賦予多變形態,提升手工藝的可觀性。
手編能多變
跟許多織品一樣,手工地毯最矜貴,Bev指當中又分有手工編織(hand knotted)與手工槍刺(hand tufted), 前者由工藝師以全手工將結一個一個地慢慢編織而成,尤其耗時,獨特之處不止於心思,更是機織所不能做到的技術,如1平方吋可以編織多達250個結。香港太平地毯業務發展經理Billie曾說,依靠機器編織的地毯只能涵蓋大約十多種顏色,然而手工製的則五花八門,而且在編織方向(dimension)上也更加靈活多變,像界花(carving) 或浮雕(embossing) 兩種技術,前者讓凹凸圖紋恰當地融會一起,後者則可俐落地勾勒出圖案線條來呈現美態。
近年便有不少地毯品牌採用這方面的後期技術,讓地毯的設計路向繼續發揚光大,即使再複雜的圖案都可以被勾勒出來。而物料之配搭亦見多變,新興的有竹材及lurex(金銀線物料),竹製地毯特別柔軟,附帶涼意,夏天用很舒適。混搭編織以外,以不同物料拼配出圖案的做法也愈來愈多,像太平地毯新近推出的地毯系列,主要用上羊毛及絲綢共同製作,同一片地毯可分別收天然與光澤的視效之餘,有些位置細滑柔軟,有些則滿有觸感,層次分明,而亦正是一張優質地毯所需的體現,所以即使設計看似簡約,卻中正近年客人所追求的原則── "simple but complicated"的設計, 手指用力抓開毛線,中間夾雜多種顏色,驟眼看來使地毯在不同視線下能透出不同效果,平凡中見細節。
圖案色彩帶出家居風格
一張地毯的吸引點以及多變的特質,可以從國際多個知名品牌中看得到,她們備有各自的品牌理念與設計方針,讓成品百花齊放,然而這些品牌不獨是講究全手工編織、人手槍刺或優越物料,更甚是將Alexander McQueen、Paul Smith等名號掛帥,復興古老手工藝之餘,也讓這一塊織品更具時尚感。
尼泊爾色彩 SONYA WINNER
看過英國女性設計師Sonya Winner的作品,會詫異地毯也能如此生動傳神。Sonya講究採用尼泊爾人手編織技術製作,對手繪方式和色彩有獨特見解,叫每張地毯充滿個性,如將純新西蘭羊毛染上二十六種顏色,把不同色彩重疊,將高低層次加以混合;另外亦善於利用不同物料帶出格調,把西藏羊毛及真絲混合編製,讓地毯更富自然美。
查詢:www.sonyawinner.com
空間的延續 Nani Marquina
西班牙品牌Nani Marquina,偏好大膽用色,她認為地毯應該是跳脫。客廳能夠擁有一張彷彿在訴說故事的地毯,它們似乎可以為空間帶來另外一種不期而至的色彩。從其顏色、形狀或者圖案裏一窺即知,這個空間在傳達著什麼樣的風格。地毯還有另外一個功能,它可以突出一個空間感。
查詢:http://grshop.com
傳統工藝新氣息 CHARLOTTE LANCELOT
創新總能予人驚喜,西班牙家具大廠Gandia Blasco旗下附屬品牌Gan-Rugs, 一直希望邀請不同設計師合作,於織品技法與材質上作出創新,然而設計師之一Charlotte Lancelot的意念卻反璞歸真,把手工地毯編製方法混合傳統十字繡製成,圖紋卻帶來另一番出奇意象,遠看有刻意的復古美。
查詢:www.gan-rugs.com
大小之別
地毯尺寸的大小可帶來不同感覺,亦需按家具體積而定,比方說放在客廳中,地毯不應比沙發小,而應該佔沙發的一半之後,還可以容納到屋主及多一、兩個身軀,這樣才可於視覺上給予空間,不覺逼迫。放於飯廳的話,地毯應該比飯桌及放椅子的位置大,務求足夠區分出用膳的空間,椅子拉後時不會古怪地跨到地板上。
美學與實用
如果想地毯更耐用,也可在美學與實用之間取得平衡,像用於飯廳下的地毯,由於經常受到椅子拉扯,宜選短毛地毯,又尤以羊毛較絲綢合適,因前者相對便宜。用於牀邊,少有磨擦,應選擇予人溫暖和舒適感的長毛或切開式地毯。
視效的重要性
於專業設計師的角度上,家具的分量與地毯是否搭調很重要,舉例說腳子設計偏幼的茶几,放在地毯上可以帶出連貫關係,是恰當的做法;相反,要是家具笨重非常,則應該跟地毯分開擺放,美化視效,否則感覺逼迫,像是透不過氣來。
顏色搭配
顏色不可太隨心,緊記地毯不宜與沙發及地板用色相同,以突出角色,倘若居室設計偏重鮮艷,地毯則以素色簡約為主;走清雅路線的,則可側重地毯的用色及細節,如有不同圖紋、漸變色或立體效果的都適合。
地毯形態的影響力
長方形的地毯通常予人佔位置之感,Bev建議整齊的家具,可配搭不規則的形狀,擺置時更隨心,提高距離感,亦讓家具更易擺放。
打理有法大小之別
前文說過許多人抗拒購置地毯,主因不離清潔問題,錯覺在於地毯容易藏污,稍一不慎弄濕弄髒難以處理。Bev指地毯不難打理,甚至捕捉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如灰塵、花粉等,只需定期吸塵,約每星期二至三次便足夠。
要是不幸地弄污地毯,如沾有紅酒、咖啡、茶漬等都不難清理,先用乾淨的白色抹布吸乾,然後以一比二的比例將白醋稀釋,用乾布拍拭,不要磨擦。倘若污漬顏色仍在,也可試用溫和的皂液幫忙拍拭。市面上有不少清潔污漬的專用產品,看似可以針對各類型地毯,然而好些物料不適合沾上大量水分,要是噴灑不當,反而弄巧成拙,留下大範圍污漬,因此除非你完全了解地毯物料,否則遇上難以自行清理的污垢,還是留待專業清潔公司處理。設計師Ricky最後提議道,自問懶惰甚少打掃家居的話,絕不適宜購置地毯,而地毯買回來後亦應視之為特別空間,某程度上更需視它如睡床般親密,切忌連同家居拖鞋踏上,以免沾上更多塵垢。
想像下班後,雙腿終可脫下勞累,踏上軟綿綿的地毯,整個人能夠完全放鬆,或坐或躺在地毯上,讓壓力全然釋放,是多麼愜意的事情。地毯的存在從來不一定因為實用性,更不獨是讓你擦擦鞋子的附屬品,而是可以讓家中劃分出一個空間,給你慵懶休息或跟朋友促膝長談的好時光,選對地毯,更如施了魔法一樣,可以平衡家中氛圍,給空間多一個層次。
撰文:胡亦桐、蔡可欣
攝影:謝浩然、周耀恩、徐子豪 部分圖片由品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