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當一個人去世後,捐出器官移植予有需要的病人,能延續他人的寶貴生命。任何性別、年齡或種族的人,只要無感染嚴重傳染病或愛滋病,都可捐出功能良好的器官(腎臟、肝臟、心臟、肺/心肺)或組織(眼角膜、骨骼、皮膚),遺愛人間。醫院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香港有逾2500人輪候移植器官或組織,2013年器官移植約420宗。
去年器官移植約420宗
衛生署2008年11月起啟動「中央器官捐贈登記手冊」,讓有意捐贈器官的人能方便、有效和可靠地自願登記於死後捐贈器官的意願,使獲授權人(如醫院管理局的器官移植聯絡主任)可迅速安排器官移植,使更多病人受惠。中央名冊登記人數至2014年1月底超過14萬。
器官捐贈率受人口結構、死亡率、市民及其家屬意願以及臨H因素(如配對機率)等影響;活體捐贈比遺體捐贈涉及較多考慮因素,如捐、受雙方的醫療風險及康復支援。即使死者生前未有簽署器官捐贈證或在中央名冊登記,在家屬同意下仍可將死者器官捐出。《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確保香港的器官移植在無商業利益和交易情G下進行。
生前無表示 家屬仍可捐器官
政府希望透過推廣和教育,傳達器官捐贈重燃生命的信息,鼓勵公眾減低個人和家屬對捐贈器官的抗拒感;長遠目標是在社會培育關懷文化,將自願捐贈器官視為值得表揚的善行,且是一種理所當然的行為。衛生署聯同醫管局及相關非政府機構,多年來致力在各層面推廣器官捐贈,包括:
•建立以機構為本的網絡,邀請公營機關、私人公司,以及宗教、醫療和社福機構等社區組織,與政府合作推廣器官捐贈,並鼓勵機構成員在中央名冊登記;
•透過展覽、講座及研討會,推行公共教育;
•利用電視、電台、互聯網及其他媒體和途徑宣傳;
•利用電子媒介推動參與,邀請不同組織和機構在本身的網址設立超連結至衛生署器官捐贈網站,並利用社交媒體推廣。
■相關概念
同理心(empathy)
器官捐贈(organ donation)
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
醫療科技(medical technology)
道德規範(moral discipline)
生活素質(quality of life)
多層思考
1. 根據資料,瑪麗醫院從分析肝臟移植的數據得出什麼結果?
2. 中國傳統觀念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珔芊A孝之始也」及「死留全屍」的觀念,在多大程度上會影響港人捐贈器官的意願?
3. 英國威爾斯2015年將實施新法例,預設居民自願在死後捐出器官,不願捐須主動申報,家屬有權在最後提出反對,預計器官捐贈率能由25%增至30%。這條法例面對什麼爭議?
參考資料
衛生署「器官捐贈」專題網頁:organdonation.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