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陳豪的一句「同朕再check鵅v,令古裝劇《帝女花》成為熱議話題。不過更值得討論的是,陳豪飾演的明思宗(崇禎皇帝),在歷史上也甚受爭議——明明勤於政事,卻又是亡國之君,歷史何以如此不仁? 歷代的亡國君,多非昏庸就是傀儡,只有明思宗較特別:每天早起夜寐處理政事,認真與臣下商量治國之方,屢下「罪己詔」反省過失;平反冤獄,打擊貪污,崇尚儉樸,不好女色也從不宴樂。而最重要的政績,就是甫登基即誅除宦官魏忠賢及其黨羽,朝廷一派新氣象,似乎有了重振明朝的希望。 但為何最終仍失敗呢?史稱思宗生性多疑,刻薄寡恩,無知人之明,失敗似與其性格有關。他頻繁換相,在位17年用了50名宰相,任期最長的不過兩年,但善察言觀色及裝模作樣的溫體仁、周延儒等卻屢受重用;又濫殺官員,最受爭議的是抗後金(清朝前身)大將袁崇煥之死。更因猜忌官將,走回用宦官充任要職制衡官員的老路,國事卻更混亂。 性格足以亡國乎? 思宗雖有不少缺點,但一般認為,神宗、熹宗後明朝大勢已去,滅亡只是時間問題。這兩朝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神宗自中期起沉迷酒色,30年不上朝,朝政癱瘓,又亂徵礦稅,民窮財盡;熹宗以魏忠賢把持朝政,引發朝臣與宦官對立的東林黨爭,最終魏忠賢大肆鎮壓東林黨人,忠良盡去。國庫又被神宗起的連年征戰及吏政腐敗等耗盡,至思宗時已無錢可用而再徵重稅,導致平民起義不斷,連軍隊也缺糧。故思宗能為朝廷帶來新氣象已屬難得,前任遺下的人才凋零、吏政敗壞等問題確難怪罪於他。 思宗在位前 明大勢已去 更糟的是軍事失勢。神宗時有萬曆三大征,不過是平亂與保衛藩國,並無實際利益,軍力及經濟卻消耗甚巨,也反映當時已不安寧;最致命的是在薩爾滸之戰中大敗給後金,東北戰線變為由後金佔主動,至熹宗時明軍已只能防守,敗局已呈,就算思宗沒殺袁崇煥,無李自成、吳三桂之事,清吞明之勢已難阻止。 其實就算是滅明的李自成,也說思宗不算太糟,還禮葬自縊的思宗。清人趙翼認為明亡於神宗,近代史學泰斗孟森則認為亡國之君是熹宗。 文:葉雨舟 圖﹕資料圖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