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梵蒂岡表示,已收到為明朝中後期到中國傳教的著名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進行宣福的申請。利瑪竇以將天主教教義融合於中土傳統來宣教著稱,教宗方濟各去年底曾指視他為楷模,為其宣福提名奔走的教士稱,盼在教宗支持下,為利瑪竇宣福可以改善中梵關係。除利瑪竇外,據悉教廷正準備為明朝大臣徐光啟和二戰時因保護中國婦女而遭日軍燒死的荷蘭傳教士宣福。不過,有中國宗教學者質疑,即使教廷以此示好,中梵關係未必會大幅改善。
利瑪竇(Matteo Ricci)出生於當時意大利南部馬切拉塔(Macerata)教區,這次宣福申請亦是該教區發起,教區榮休主教朱廖多里(Claudio Giuliodori)上周五向法新社透露,教廷冊封聖人部已收到為利瑪竇進行宣福禮(beatification)的申請文件。
身為首位進入明朝宮廷的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憑豐富天文地理學識獲當時士人接納,甚至成功吸引部份官員改信天主教,包括後來官拜禮部尚書的徐光啟,亦造就後來湯若望和南懷仁等其他西方傳教士得以在明末清初時期留在中土宣道。
教宗曾指視利瑪竇為楷模
朱氏不諱言此舉有考慮改善中梵關係的因素,指眼見方濟各亦有志於此,故提出這次申請,「我希望在教宗支持下,(此舉)可促進(天主教會)在華宣道以及(教廷)與中國的對話」。為利瑪竇宣福的呼聲在方濟各去年接任教宗後重新響起,教廷學者指此舉是為梵蒂岡改善對華關係鋪路。
華學者:教會外人士難感正面
方濟各與利瑪竇都是耶穌會成員,前者上任後多次表達對後者的欣賞,不但盛讚他是自己楷模,又指天主教會當時「勇氣不足」,利氏等宣道先行者儼如被遺棄,令傳教工作成果有限,形容教廷「必須以尋求寬恕和感到羞愧的心」面對這段歷史。
不過,中國社科院宗教學者王美秀去年底曾指出,教廷也許覺得為利瑪竇宣福是展現正面信息,可是「教會以外的人」未必如此思考,直言雖然中國民眾非常尊重利瑪竇,「(但是)在這敏感的歷史時刻,為其宣福是另一回事」。
梵蒂岡與中國之間存在許多障礙,改善雙方關係殊不容易。一方面梵蒂岡迄今仍與台灣中華民國政權保持外交關係,不可能為北京接納。另一方面內地政府一再干預主教任命,梵蒂岡亦無法接受。
3涉華者擬宣福
根據教廷規定,要獲得宣福榮譽,須最少有一個獲天主教會認證的神蹟,獲封後可稱為「真福者」(blessed),位階僅次於聖人(saint)。報道未提到利瑪竇施行過什麼神蹟,有份協助收集其事[的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學者柯毅林(Gianni Criveller)稱,數年前有女人聲稱向利氏禱告後,身上惡疾便痊癒,但未獲教廷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