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災後路難
放大
 

其他新聞
吳志森X通識﹕上海自貿區能取代香港?
試題拆解﹕農業產值少 三農問題不重要?
教師總評
當年今日﹕Garley Building fire
DSE信箱﹕退修前留意心儀課程要求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時事議題﹕救災重建 困難重重

【明報專訊】超強颱風「海燕」吹襲菲律賓,受災人數近千萬,截至11月18日,官方稱約4000人遇難。總統阿基諾三世宣布全國進入「災難狀態」以加快救援工作,但災民搶掠政府糧倉、醫院缺電癱瘓,令人質疑當局救災工作的成效。災難發生後,哪些因素會影響救援效率?

災後重建同樣重要,但人為因素和長久累積的問題會影響重建效率,處理不善,甚或造成人禍。從過往的重大災難,我們又能得到什麼啟示?

一、救災

個案﹕菲律賓「海燕」風災

超強颱風「海燕」吹襲菲律賓,導致至少6個群島、逾7000個島嶼受嚴重破壞,重災區塔克洛班市樹倒屋牷A死傷枕藉,居民無家可歸。

◆救援措施

菲國政府

當局宣布全國進入國家災難狀態(state of national calamity)和實施宵禁。總統阿基諾三世又向社會福利部和公共工程與公路部的快速反應基金加撥11億比索(約2億港元),下令所有政府部門和機構全面救災。

國際社會

中國向菲律賓政府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運送帳篷、毛氈等救災物資;日本派出自衛隊成員參與救災;英國和美國皆派軍機和船前往援助。香港立法會財委會通過注資4000萬元予賑災基金,讓組織申請,可援助菲律賓災民。

國際組織

無國界醫生派救援隊伍前往菲國支援。聯合國災難評估小組前往災區評估災情,為運送救援物資作準備,又呼籲國際社會籌措3.01億美元(約24億港元)幫助災民。在香港,非牟利組織如宣明會、樂施會、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等皆呼籲市民捐款,災後3日6個團體共籌得近1200萬港元。

◆救災面對困難

物資短缺 治安混亂

受災地區出現搶掠潮,災民要隨身攜帶哨子或武器自保。重災區萊特省飢民爭搶政府米糧,搬走10萬袋大米,混亂中米倉塌牆,8人被壓死。

菲律賓紅十字會表示,有運送糧水和帳幕的救援貨車遭襲擊。

救援人手不足

塔克洛班市官員說災區人人自顧不暇,2000名職員只有約100人回到崗位。法新社稱,該市390名警力,僅20人報到執勤。塔市政府估計,全市約有10萬名災民,但政府欠缺人手,各國的糧食物資多積壓在機場,無法送抵災民手上。

交通受阻

無國界醫生於11月11日派出首支救援隊前往當地,但通往災區的交通極為混亂,令救援隊伍難以前往。重災區塔克洛班市的道路受阻,陸續抵達的國際救援物資無法即時送到災民手上。

醫療設施損

在藥物短缺及乾淨水不足下,塔克洛班市出現多宗痢疾,患者發熱腹瀉,可致脫水甚至死亡,對兒童尤其危險,專家恐造成「第二波死亡潮」;專家同時擔心災區會出現肺炎等傳染病。無國界醫生指出,災區醫療設施被摧牷A醫療設備和物資亦被}走,令救災更困難。

通訊中斷

風災過後,大批災民急欲與身處外地的家人聯繫,但當地通訊斷絕多天。無國界醫生人員亦表示,由於通訊斷絕,他們缺乏關於偏遠受災地區的清晰照片,就像在「信息黑洞」中工作。

◆影響救災效率的因素

政府淡化災情

11月12日,當外界估計這次菲律賓約有1萬人遇難,阿基諾指遇難人數僅約2500。菲律賓紅十字會質疑死傷統計剛起步,且不少災區情G未明,實際傷亡很可能比阿基諾所言更大。

貧困問題

《環球時報》認為,菲律賓救災準備不力是因為貧困問題。彭博新聞社稱,菲國GDP總值約2500億美元,四分之一人每天只靠1.25美元生活。不少家庭的房屋都是用木頭或草等輕型材料建造,容易倒塌,政府亦沒資源投放在抵禦自然災害和實施救災的基礎設施,導致災情嚴重。

貪腐文化

《明報》的國際評論〈殺死上萬菲民的不是颱風,是貪腐〉指出,菲國貪腐問題早已變得制度化及成為常態,貪腐導致大量公帑被人中飽私囊,若這些巨額公帑沒被濫用,「菲律賓人絕對買得起最先進的風暴預警系統,可以建設起更好的防波堤和最佳的防禦系統,對抗每年可以出現逾20次的颱風和風暴,並為災民提供最佳的人道援助和救災工作,建立大量的疏散庇護中心」。

 
 
今日相關新聞
時事議題﹕救災重建 困難重重
二、災後重建
難以重建的……
未雨綢繆 應對危機
課堂活動
災難過後
知識增益﹕全球暖化增風暴潮破壞力
時事議題﹕相關概念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