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之異世界:把愛裝進100個字內——Tiny Love Stories: True Tales of Love in 100 Words or Less
【明報專訊】你可以分享一個讓你感覺到「愛」的故事嗎?微型小說課上,我常常這樣問學生。他們會輪流講述各種經驗:成績不理想時老師仍請他喝珍珠奶茶;在姊姊很累時買外賣請她吃;朋友記得自己很久前隨口說過的抱怨;情緒低落時有人陪伴散步……「愛」那麼抽象,但每人都有獨特的小故事。無論情節多麼個人、表達方法有多特別,大家一聽就知道,是的,這就是愛。
愛情故事百態
Tiny Love Stories: True Tales of Love in 100 Words or Less收集了175則刊登於美國《紐約時報》專欄「Modern Love」的真實故事,每篇不超過100字,陳列不同人在戀愛、婚姻、家庭之中有過的快樂與哀愁。欄目非常受歡迎,多次結集成書,還衍生出podcast和影視作品。Tiny Love Stories每頁有一則愛的故事,像一篇微型小說或一首抒情詩,把不同年齡、性別、宗教、國族、性向的人,以及各種形態的愛,盡收其中。
書中包含不少愛情故事,如相差二十載的忘年戀、印度教與回教徒成婚、受伴侶家人歧視的關係等,訴說世俗無法阻止的堅定與相守。無法在一起的情侶、離婚後再婚的人、逃離家暴的單親媽媽與喪偶的人,也用自己的故事見證無法避免的悲傷。Susan Purvis在〈I Didn’t Run〉一文中提到自己第一次與David約會時,他用雙手捧茠躓蟧﹛uit's all yours」;她問對方是在說汗濕的手嗎?他笑說捧起的是自己的心。Susan跟曾患癌的David結婚,22個月後她捧起他的骨灰,「stood at the river, cupping my palms with ashes, and let go」,短短100字寫出這段關係的相遇與分離,多麼甜蜜,也多麼使人心碎。
我們也可在書中一窺小眾的戀愛模樣,21世紀性小眾仍然面對社會諸多歧視,男同志Lou Storey卻藉〈The Forty-Eighth Date〉大方述說經48次「相睇」找到伴侶的經過,二人相守的30年間,「we formalized our relationship with a Vermont civil union, a New Jersey domestic partnership, a Canadian same-sex marriage and, finally, legal marriage in the United States」,他把4張證書裝裱在家中,用個人經驗見證同志平權的發展史。又如Gabriella Vacarelo成長於認為同性戀是「不正常」的小城堙A她在〈One Obvious Pro〉中提及自己一直不敢順應性向,追求在外地念大學時愛上的女子。朋友為她寫了一張追求對方的利弊清單:「John had written mostly jokes, except for one word: "Love?"」,愛若是最大權利,那麼,她的答案昭然若揭。
也許無關浪漫
True Love Stories亦包含許多無關浪漫的故事,不育夫婦對領養小孩的愛、等待駐守阿富汗的兄弟從戰場回來,還有患腦退化和柏金遜症的父母與子孫的日常相處等,同樣動人。〈Letting Him Go〉作者Mary Liles Eicher解釋決定為腦幹已死的父親拔除維生儀器,是因為「our love for him was mightier than our fear of losing him, mighty enough to gift him his freedom」;韓裔的Haley M. Hwang在〈Hugs Can Skip a Generation〉提到父母不習慣以身體接觸表達關愛,當Haley以「uninhabited physical demonstrations of love」養大的下一代對她父母又抱又親,父母可以同樣方式回應孫兒,卻仍只會拍拍Haley的膊頭示好。
愛的表現方式有時就是如此迂迴,也或許礙於物種之間的言語不通。狗狗對主人的愛總是無條件的,Elizabeth Hernandez在〈Timothy Is Waiting For Me〉記一次回老家探望父母,在機場接到母親傳來芝娃娃Timothy在她睡過的H上等她的照片,感動得哭了:「It seems that Timothy, who had slept next to me throughout my visit, had not been told that I had left」。哎啊,到底人類什麼時候才能發明讓動物朋友明白我們說「再見」的機器,免得牠們和我們都一起心碎啊。
■黃怡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英語文學碩士,現任創意寫作導師、香港電台節目《開卷樂》主持。曾獲香港藝術發展獎文學新秀獎,2023年代表香港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秋季駐留,近著有小說集《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
文:黃怡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