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加撥款共133億 有部門開支超預算逾倍
【明報專訊】政府過去除了地價收入及印花稅下跌,其「一般收入帳目」也有多項收入減少。支出方面,大部分政府部門或開支總目在預算之內,但其中有24個總目開支超出預算,去年11月在立法會申請追加撥款,涉款133億元。有經濟學者表示,地價收入及印花稅數目大,難靠其他收入填補,但同意仍有方法略增收入,如上調電動車牌費等。
地價收入5年跌86% 印花稅減27%
回顧過去5個財政年度的5項主要政府收入,地價收入5年間跌86%,由2019/20年度1417.3億元跌至2023/24年度195.8億元。印花稅收入也減近27%、即約359億元(見表)。
11總目7收入遜預算
除了五大收入,根據庫務署「政府一般收入帳目」,2023/24年度11個總目有7個實際收入低於預算,其中應課稅品稅項收入約109億元,與預算相差18.9%。比較5年前後數字,11個總目有4個收入下跌,跌幅最大為物業及投資,由2019/20年的650.1億元跌至2023/24年約329.4億元,跌幅達49.3%。
支出方面,2023/24年度各局及部門實際開支整體為6139億元,較預算支出少251億元。大部分政府部門或開支總目在預算之內,但有24個總目開支超預算,去年11月在立法會申請追加撥款,涉款133億元,當中50.8億元為轉撥至各基金款項,其餘82億元屬部門額外開支。
各部門追加開支是原預算的介乎0.2%至168.2%,最多依次包括商經局、工業貿易署、資科辦(現時「數字辦」)、特首辦、申訴專員公署等。追加撥款(2023-2024年度)條例草案附件有詳列各部門申請追加理由,包括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應付2023/24年度公務員薪酬調整,以及應付個別承擔項目等。
有機構回覆本報查詢,申訴專員公署表示,公署工作量2001年至今持續增加,人手增幅比例與投訴增幅相若,但政府撥款仍維持以公署2001年經常開支為基礎,而公署在2022/23及2023/24年度開支輕微超過撥款,需以銀行存款利息應付部分開支。
學者倡上調電動車牌費 略增收入
經濟學者李兆波表示,地價收入與印花稅數目大,兩者收入大減,難靠其他收入填補,「收入上可以做的很有限」。但他提出,港人網購後運送貨物用上不少紙箱,可考慮增設徵費;電動私家車牌費較汽油私家車便宜,可考慮提高,電動車充電也不似油車入油包含燃料稅,當局也可增設水平低於燃料稅的「電車稅」。
明報記者 江麗盈 鄭律銘
(預算案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