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門東大街疫後人流減 民建聯倡渡輪跨區旅遊
【明報專訊】觀塘鯉魚門及對岸筲箕灣東大街是傳統美食及旅遊熱點,但商戶指疫情後生意不復往昔,以往熱鬧的東大街近年更湧現不少「吉舖」。民建聯倡議把目前有渡輪接駁的兩個區域,搞旅遊聯乘,並倡議改善水上交通,例如引入小型水上的士推動維港遊,以及加設渡輪航點,把旅客分流到九龍東及港島東遊玩和享用美食。
海鮮檔嘆生意跌半 六七成靠本地客
「自從疫情之後,生意額大跌了,現在少了內地企業客戶來光顧,外國旅客也不多……」人稱「三哥」、在鯉魚門經營海鮮檔多年的張耀忠說,現時客源六七成是本地客,生意比疫情前減半。他指全球經濟都差,顧客消費謹慎,加上網上有人教食客上網購,或在外邊街市買海鮮到區內海鮮酒家加工烹製,直接影響檔戶經營。
鯉魚門對岸的西灣河、筲箕灣,亦有不少旅遊及美食景點,包括譚公廟、東大街美食、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等,但有議員指近年東大街人流減少,區內泊車位問題窒礙市民來食飯消費。
民建聯九龍東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說,現時有渡輪來往鯉魚門三家村碼頭及西灣河,船程很短,方便遊客通過維港跨區旅遊。他稱,靠近鯉魚門海鮮街今年首季會有新的公眾碼頭落成,項目是現任文體旅局長羅淑佩擔任旅遊事務副專員期間籌建,建議可把原有的西灣河至三家村渡輪,增設到新碼頭航點,方便乘客跨區活動。
議員倡水上的士電召 設打卡點
顏又說可參考澳洲當地的小型水上的士,提供便捷的電召服務。政府現已有批出水上的士路線,但他指營運者用大型船隻定點行駛模式,缺乏靈活性,航線來往尖東至中環、灣仔,建議加航點至東九龍啟德、港島東等,相信有助分散旅客到各區旅遊,推動「香港無處不旅遊」。
民建聯港島東團體,包括立法會議員梁熙、區議員林心廉及郭詠健,則提出活化港島東旅遊方案。本身從事旅遊業的林心廉提議政府改善區內旅遊配套,例如在旅遊區採統一顏色地磚、特色設計行人道欄杆等,改善旅遊標示,製造「打卡點」,找「網紅」介紹區內特色等。林是東區區議會提振地區經濟專責工作小組主席,稱小組已就改善區內旅遊特色向政府提出建議。
運輸署:會因應變化商討安排
運輸及物流局稱,現時有提供西灣河來往三家村持牌渡輪服務,運輸署會密切留意有關服務的乘客需求,適時與營辦商檢視相關安排。運物局指目前水上的士主要屬觀光及旅遊性質,運輸署會因應乘客和旅客對服務需求的變化等因素,與營辦商商討,包括加強渡輪服務等具體可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