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02
    星期日

八大撥款調整 蔡若蓮:不憂損競爭力

[2025.02.02] 發表

【明報專訊】政府面對財赤挑戰,教育局長蔡若蓮昨日表示,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未來3年將調整對8間大學的撥款。她說八大財務穩健,相信有足夠時間足以讓院校消化和規劃,不擔心影響院校運作及競爭力。立法會議員、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劉智鵬稱,調整屬預料之內,但認為不宜削減太多資助,「這兩三年,我們在說香港要發展成國際教育樞紐,向前走;那邊廂就在後面閂水喉,中間會否有矛盾呢?」

劉智鵬質疑與發展教育樞紐矛盾

蔡若蓮昨在港台節目《星期六問責》稱,相較其他地區,本港投放於大專院校的資源不算特別多,而院校也有捐獻和研究院課程的學費收入。對於有人建議政府逐步增加非本地學生學費至收回成本,蔡說需平衡對人才的吸引力,舉例鄰近的新加坡對非本地生收取10多萬至20多萬元學費,若貿然大幅度調整,則難吸引優秀學生來港。

教資會每個3年期向八大學撥款。劉智鵬稱,投放資源是推動教育產業的前提,教資會每年給予的研究經費不足,各院校無法建設大型實驗室,形容八大每年合共所獲研究經費,僅屬內地清華、北京大學一間院校的經費。

黃錦輝倡逐間商討 不一刀切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立法會議員黃錦輝說,「(撥)少了錢,我們又有整個教育藍圖那麼多要發展,當然不是件好事」,認為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及國際教育樞紐等均需各大院校參與,「這些都是錢來」,建議政府與每間院校討論節流空間,不宜一刀切減撥款。

另外,近年政府各項人才計劃帶動專才子女來港讀書,蔡若蓮說正檢視「本地生」定義,稱即使「本地生」亦可有不同學費層級。劉智鵬稱,增設條件作額外定義,對吸引人才來港屬倒行逆施。他說人才計劃下來港的受養人佔整體人口少數,而中學文憑試考生人數持續下跌,若跌至每年僅3萬多名考生競爭1.5萬個八大學位,長遠難保持收生成績。他又說,難以計算人才來港後會否留港發展,舉例很多本港青年成年後離港,甚至不回來,反問「那條數是否應計算」。

更多港聞
【明報專訊】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與中原集團創辦人兼主席施永青過去兩日隔空討論香港住宅單位供應量問題,政府昨日亦回應。房屋局長何永賢表示,截至... 詳情
【明報專訊】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去年4月底實施,半年適應期至去年10月底結束。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接受商台訪問稱,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實施共收到... 詳情
的士撞珥^皇書院外鐵欄交通燈
【明報專訊】港島西半山昨早7時許發生驚險車禍,一輛的士於漢寧頓道下斜時,撞塌般咸道英皇書院門外鐵欄及交通燈柱,繼而剷上行人路,至英皇書院石柱... 詳情
車沉九龍水塘底 疑涉前年浮屍案
【明報專訊】一輛私家車昨日被發現沉於九龍水塘底,警方初步相信與2023年發生於九龍水塘的浮屍案有關。 警方昨午5時許接報指在九龍水塘近...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