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場】《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 片尾3彩蛋 藏第三部伏線
【明報專訊】內地導演烏爾善執導《封神三部曲》,由于適、那爾那茜、陳牧馳、費翔、娜然、吳興國、韓鵬翼、此沙和陳坤等合演,每一部都獨立成篇,同時詮釋同一主題。《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前年上映收近30億,口碑及票房理想。《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蛇年賀歲檔上映,內地開畫兩天破6億人民幣(約6.5億港元)票房。
《封神第一部》片尾,姬發(于適飾)刺殺商王次子殷壽(費翔飾)後踏上歸鄉之途;《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迎來殷商大軍討伐。姜子牙(黃渤飾)、姬發帶隊堅守西岐,家園保衛戰一觸即發。鄧嬋玉(那爾那茜飾)、聞仲(吳興國飾)奉殷壽之命,率魔家四將等殷商大軍徵伐西岐,西岐一方得殷郊(陳牧馳飾)、雷震子(韓鵬翼飾)、楊戩(此沙飾)和哪吒(武亞凡飾)等相助,聚全民之力守衛家園。
人類危機由人類解決
烏爾善表示《封神第二部》以「西岐保衛戰」為核心,「能看到更多戰爭動作戲,也增加法術的表現」。有別於原著《封神演義》與《武王伐紂平話》,突顯「人的力量」是《封神三部曲》賦予這場戰爭的全新設定,他說:「神話史詩電影所探討的核心還是人,人類的危機要由人類去解決。」
身為西岐少主,姬發在《封神第二部》肩負保衛家園重任,領導西岐軍民反抗強敵。烏爾善透露:「姬發在《封神第二部》還沒有成為周武王。從護衛殷商的王家侍衛到保護家園的西岐少主,在姬發身上可以看到普通人如何成長,如何面對善與惡的選擇,做出自己的人生抉擇。」
片中西岐城內的軍民素衣練兵,與朝歌的華麗奢靡形成鮮明對比。美術指導兼造型指導葉錦添表示:「西岐主要是表達一種自然、人文的感覺,朝歌的絢麗,代表權力鬥爭與野心。」與朝歌城龍德殿的奢靡截然不同,西岐城的設計更顯古樸,劇組建立了一座面積達900萬平方米,標誌建築物超過50棟的西岐城。
于適那爾那茜苦練馬術
《封神第二部》有更多弓馬騎射的動作場面,視覺上更豐富。于適與那爾那茜有一場馬上激鬥戲,無論是脫韁回身挽弓,還是禦馬騰空一躍,都展現他們不俗的馬上功夫。兩演員在「封神演藝訓練營」接受半年訓練,包括高強度的動作與馬術訓練。烏爾善說:「馬背上的動作設計都是基於兩演員的個人能力,希望將他們訓練的成果充分展現在銀幕。」還有兩軍鐵騎齊出,戰場上鐵蹄如雷畫面,馬術總監蘇榮稱動用了逾200匹馬,展現馬戰的震撼與衝擊力。
屹立於殷商鐵騎陣前,魔家四將各持法器,逾12米的身形盡顯壓迫感與威懾力,烏爾善透露魔家四將非靠特效製作而成,是藉助特效化妝與Moco拍攝,全由真人實拍完成。片中魔家四將的造型靈感來自唐代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演員全身特效化妝需4小時;劇組利用Moco與升格拍攝方式,展現巨人身姿帶來的重量感。《封神第二部》整體視效鏡頭超過1900個,視效工作量和難度比起《封神第一部》增加許多。《封神第二部》正在港上映,片尾有3彩蛋,是《封神第三部》的伏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