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中國:修復長城
【明報專訊】萬里長城歷史逾2000年,自春秋戰國時代起經歷多次大規模修建,1987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經過歲月洗禮,長城多處已損牷A內地政府近年積極推動長城修繕及保育。
根據內地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2019年的《長城保護總體規劃》,長城主要沿內蒙古高原東、南邊緣的農牧交錯地帶,向天山南北和塔克拉瑪干沙漠南北的綠洲沿線分佈,由東向西連接大興安嶺、燕山、太行山和天山山脈等;分佈區域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等共15個省(區、市)的404個縣(市、區)。長城文物本體包括長城牆體、壕塹/界壕、單體建築、關堡及相關設施等,總計約43,000座/段文物。
自然侵蝕 人為損
《規劃》指出,受自然侵蝕和社會變化影響,長城牆身遺[保存現狀分為5種狀態,包括保存現狀較好、一般、較差、瀕臨消失及已消失,其中瀕臨消失及已消失的長城段數最多,分別約佔總數27.1%及24.1%(詳見表)。
長城保護專家董耀會2016年接受《京華日報》訪問稱,長城損珥鴞]之一是自然侵蝕,另一方面是人為因素,如建設公路及鐵路、有人拆長城磚蓋房子和搭豬圈,亦有少數違法分子偷盜明代長城文字磚販賣,有人攀爬野長城也是人為損珥鴞]之一。
為保育長城,中央及地方政府頒布多條法規,如2006年國務院公布施行《長城保護條例》,確定長城認定、保護、管理、利用等基本制度。長城沿線地方政府亦有制定保護長城的專門法規,例如北京市早在2003年頒布《北京市長城保護管理辦法》。
2016年國家文物局展開《長城保護條例》實施情G專項督察,監察長城沿線省級人民政府和文物行政部門履行長城保護法定職責情G,國家文物局亦開通「12359」為文物違法舉報長城專線。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料2035建成
中國政府提出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2021年印發《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提及至2023年底基本完成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初步傳承長城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2035年則全面建成長城國家文化公園。
長城沿線地區已展開各項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項目,例如擁有北齊和明代兩代長城遺址的北京,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定位為「中國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的先行區」,成立中國首個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目前已推出10條精品風景路線。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