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手記:方言 /文:尚東美
【明報專訊】廣東省方言太多了,誇張的說,家鄉話隔條村,或者隔條河,就換了一個版本,小記也深有體會。近日與友人聚會,大家都曾在A市生活,但是說話間,總有幾個詞彙大家的說法不一樣,一問才知道,或多或少受到家中長輩或者朋友影響。有朋友說,母親的家鄉是B市,從小在A市長大,但不是大家所想像精通兩地方言,「有時轉不過來,一句話兩地方言都有」。
從小在佛山長大的朋友說,小學除了中文課要用普通話,其他科目的老師都是用佛山話,但上初中後都是用國語,「上初中後說普通話的老師比較多」。其實為了推廣普通話,全國中小學都必須使用普通話教學,學校教師也要經過普通話統一考核。一個來自四川的朋友則說:「雖然統一要求用普通話教學,但是有些老師四川話和普通話混茈峞A我們笑說這是『川普(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中國譯名)』。」
說到語言,小記有感,在以粵語為地方語言的廣州,卻適應了普通話為「首選」的生活,每次坐車報手機號碼尾數、買東西與售貨員對話的時候,都是用普通話,有時還被笑「一聽口音就是廣東人」。朋友也認同,「有時用粵語,外省司機聽不懂,又要用普通話說多一次,那不如一開始就用普通話,即使本地司機也聽得懂」,他笑稱,粵語作為廣東地區最流行的方言,竟然也因此「沒落了」。
文:尚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