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中國:網絡紅人
【明報專訊】互聯網發達下出現不少「網絡紅人」。網紅收入來源包括社交網站及直播平台廣告、 觀眾「課金」(網絡打賞)等,形成網紅經濟鏈。
知識帶貨
內地近年興起「直播帶貨」,由主播向觀眾推銷商品。除由明星直播銷售商品外,近年亦流行「知識帶貨」。人民網2022年6月報道,自稱與兵馬俑「撞臉」、英語教師董宇輝直播時一邊銷售農產品,一邊教英語及說歷史文化故事,大受歡迎。人民網文章稱他單場直播商品銷售額曾逾4000萬元人民幣(約4330萬港元),有網友稱看他的直播是「來學知識的,順便買東西」。
官方研設黑名單建信用體系
直播帶貨衍生不少問題,如貨不對辦、賣假貨、拒絕退貨退款、虛假宣傳等。2021年5月中央網信辦等7部委聯合發布《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指令直播營銷人員不得發布虛假或者誤導信息欺騙用戶。同年8月商務部就《直播電子商務平台管理與服務規範》公開徵求意見,提出建立直播主黑名單制度和退出機制,並要求對主播帳號分級分類管理,建立信用評價體系。
劣[網紅
2021年11月人民網刊登評論〈堅決對劣[網紅復出說不!〉,點名郭老師、二驢、莉哥及郭美美為劣[網紅,絕不容許他們遭封號後改名字或戴面具「曲線」復出。評論提及直播行業興盛,但個別網紅「把圈子攪得烏煙瘴氣」。文章稱「郭老師」被網友評為裝瘋賣傻、誤人子弟;二驢的直播內容低俗,涉賣假貨被罰等。
禁未成年人打賞直播主
觀眾觀看直播時可以電子支付工具打賞網紅,是與網紅互動方式之一,但兒童擅用父母信用卡打賞直播主時有發生。廣電總局、網信辦等4家官方監管機構2022年5月《關於規範網絡直播打賞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稱,平台應禁止為未成年人提供現金充值、購買禮物、網上支付等打賞服務,亦不得研發吸引未成年人打賞的應用程式等,違者將被暫停打賞功能甚至直播業務。
三農網紅湧現
網紅影片題材多樣,如遊戲、飲食、旅遊甚或時評等,內地「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網紅亦受熱捧。短片平台「快手」首頁常見三農短片、影音平台「嗶哩嗶哩」(B站)的生活頻道下設三農分類。易觀智庫分析師馬世聰指出,傳播的話語權下放到普通用戶後,更多三農內容進入大眾視野,官方推動扶貧及鄉村振興,以及科技發達等因素,刺激用戶製作三農相關內容。
三農短片也不乏亂象,如以「貧窮夫妻」及「鄉村生活」為定位的網紅「牛愛芳的小春花」及聲稱來自山區的貧窮女孩「涼山孟陽」均被揭露身分作假。官媒「直播深圳」批評網紅以「虛假人設」演戲賺流量。
■概念化
誠信
? 有網紅為求流量虛構身分,亦有「劣[網紅」曾賣假貨,欠缺誠信。
三農
? 三農即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概括而言即「農民貧苦、農業不振及農村荒蕪」。近年內地加強農村扶貧工作,提倡振興鄉村發展。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