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墨客:恒常交往被詆譭外國干預
【明報專訊】香港素稱「國際之都」,惟在民主派初選案中,獲外國領事邀請「catch up」、接受外媒訪問,亦成無法保釋的理由;同時美商會調查顯示近半受訪會員欲離港。這城是否國際不再?美國駐港澳總領事史墨客以書面回覆本報查詢,慨嘆他在兩年前抵港後經常會面的人,現時或已遭拘押入獄或恐懼對話,他形容高壓及不確定的氣氛為這城蒙上陰影,強調香港不能在維持國際中心地位的同時,卻又將與國際媒體、領事館的恆常交往詆譭(vilify)為「外國干預」。
本報曾傳真、電郵,邀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就《港區國安法》生效一年發表意見,惟未獲回覆。公署以往曾多番反駁外國就香港事務發言,舉例在《蘋果日報》停止運作一事,敦促外國「反華政客」停止干預香港事務及中國內政,「否則必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史墨客6月中書面回覆本報查詢,對於國安法生效一年,他稱港府無力或不願意(inability or unwillingness)解決公眾關注,是2019年反修例風波的成因,港府的解決方法卻是遏制異見。史墨客慨嘆,香港曾經是不同聲音、辯論及法治的堡壘,惟現時人們旅行證件被扣押(seized),未審先囚多月,在國安法下更要面對以年計的監禁。
解決港問題最佳方法:
遵守聯合聲明 立會選委會代表港人
他強調,解決香港挑戰的最好方法十分明顯:相信這城市會按《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而行,意味要確保立法會及特首選委會可反映所有港人意見,而非小部分獲北京挑選的人的看法,亦要讓香港自行訂立促進安全、繁榮穩定的法律,取代現時被用作打壓(repression)的國安法。
史墨客自言與其他外交官無異,美領事館人員定期與各界會面,包括政府官員、議員、公民社會及商界等,不分政黨或意識形態;但亦嘆自我審查漸增,形容為悲劇之一(one of the tragedies),高壓氣氛令部分人拒與他們見面,但強調仍會接觸各界。
稱訴諸外國勢力卸責 忽視百萬人看法
史墨客並形容,訴諸「外國勢力」是古老的政治宣傳,旨在推卸責任(shift blame)、避過問責,亦忽略了以百萬計港人投票、和平示威的看法。
對於美商會調查稱42%受訪會員考慮以至有計劃離港,史墨客稱香港以往的成功建基於開放、堅持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當人們不知紅線何在,會製造不利自由以至營商的環境。他並指出,「人們若無法在投票箱投票,最終或改為用腳投票」。
劉兆佳:領事館接觸建制派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長劉兆佳表示,國安法生效後,推翻港人以及「反對派」政黨對中國政府的預期、假設、研判及預測,亦孤立反對派組織,「他們倚靠的外部勢力不敢再活躍、勾結,不能給予他們資金上、在香港所能提供的政治資本,好多外國組織離開了,現時領事館接觸反對派都有困難,反倒接觸建制派」。
(港區國安法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