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今用:他痛過,所以他明白
【明報專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音眷)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脣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裏裂。
牀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文學成就
杜甫是偉大的詩人,有詩聖之稱,作品沉鬱頓挫。此詩膾炙人口,可稱代表作。
◆內容大意
屋漏偏逢連夜雨,人老又被後生欺。無奈,但確實有這種事。
八月秋深,狂風怒號,詩聖杜甫草堂上的幾層茅草被捲走了。茅草亂飛,散落到對岸。此時,南村的一羣頑童正好來幫忙,不,是幫倒忙才對。他們有眼不識詩聖,還欺他年老無力,竟然抱走那些茅草。真令人氣結!
詩人無奈回到家中。唉,被鋪如鐵板,又冷又硬。室內的濕度接近100%,沒一處稱得上乾爽。長夜漫漫,屋漏牀濕,日子怎樣捱下去?上網呻幾句?非也。杜甫之偉大在於悲憫,他沒有怨天尤人,更在困頓之時想起世界上同一遭遇者眾。他設想,若能突然出現奇蹟,有幾千萬間大屋,可以安置全世界貧寒的人,該有多好?若能成就此事,他甚至不介意一個人在破屋捱下去。這就是悲憫、同理心。
因為他痛過,所以他明白,但願人間沒痛苦。
◆重點手法介紹︰白描、場面鋪墊
全詩善用白描手法,將茅屋被秋風所破的場面活現眼前。風力極大,捲走了茅草,就連僅餘的一些,都被南村的頑童抱走了,可見詩人如何狼狽。頑童的舉動與老詩人的焦急對比強烈。
詩人前段極力描繪生活上雪上加霜的情景,令後段的昇華更激動人心。他不是盼望中六合彩,可以換一間豪宅,而是飽懷同情,希望苦寒的人都有個安樂窩,令全詩在一片淒冷的氛圍中現出理想的光芒,讀者的眼睛也被沾濕了。
◆必背金句及應用: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我們沒有詩聖偉大,每每在不如意或困頓之時,腦海只唱着「我空虛,我寂寞,我凍……」什麼都是我我我(不是《詠鵝》的「鵝鵝鵝」,一笑),出發點、中站與衝線,都是自己。感謝詩聖為我們上了寶貴一課,我們經歷痛苦,自然明白其中的痛,不想其他人也跟着受苦。
如果人人都能減少私心,增加同理心,世界一定會更加美麗。不想他人受同樣的苦,換另一角度,遇到好人好景好物好事,才會更願意happy share。共勉。
◆一字記之曰︰憫
■蒲葦 - 著作包括《中文科文憑試活用筆記》、《我要做中文老師》、《說話考試不離題》、《DSE中文科16課必考文言範文精解》、《一本正經學成語》、《一本正經學歷史成語》等。
文:蒲葦
圖: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4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