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22
    星期五

名家學堂:尋思 屬於自己的答案

[2021.01.22] 發表
周保松於2002年在中大展開教學生涯,見證校園與時代的變遷,他說社會的動盪引發年輕人對人生的詰問。(李紹昌攝)
讀書組每3星期聚會一次,大多數在星期五晚上或星期六下午,每次最少3小時。(受訪者提供)
疫情前周保松定期跟位於北角的咖啡店「Brew Note Coffee」合辦文化沙龍,邀請政治、文化、音樂等界別人士擔任講員,圖中講者為本地歌手黃耀明(左)。(受訪者提供)
對周保松而言,哲學並非一門實用的學科,不能令我們考取功名或帶來任何即時利益,但能激發思考,培養批判思維,達至知性上的修養和快樂。(李紹昌攝)
《論自由》On Liberty:約翰.斯圖亞特.彌爾 John Stuart Mill

【明報專訊】人有許多面向,其中最真實的一面是愛吃喝玩樂、不欲思考。周保松認為,「如果只停留在這一面,就跟動物沒有太大的分別」。思考使人「活得像人」,理應會更快樂。但周保松不諱言思考令人痛苦,那究竟哲學的魅力何在?

「哲學是尋根究柢的學問」

許多人一聽到「哲學」就退避三舍,但近年哲學在年輕一輩中日益普及,尤其這兩年來的疫情和社會動盪,激發年輕人對人生的詰問,例如死亡、宗教和人生的意義。像許多年輕人一樣,少年時的周保松對人生有不少困惑,但那時候的他不知道這些問題稱作哲學。「最簡單就是對死亡感到困惑、恐懼,會問生命是什麼來的,人死後還存不存在,甚至會問既然人最後都會死去,那活茼酗偵繴N義,世界上有沒有上帝等。」很多人以為哲學是門深奧的學問,其實不然,「簡單而言,哲學問題是問一些現象背後的根源。我們生活的世界埵釩雃h現象,我所講的死亡、信仰、政治是一些現象,哲學問題就是探討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現象、當中預設了什麼,或這些概念本身有什麼意思」。

中學時的周保松曾經嘗試找老師傾談,盼解開心中困惑,但師長不但沒有理會他,更叫他不要想太多。數十年過去,少年已為人師,回憶以往經歷,他認為不應壓抑孩子的好奇心,「哲學是尋根究柢的學問,可生活上大部分人都不想你去尋根究柢,因為會容易觸碰到社會的禁忌」。其中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死亡。在香港,死亡被視為禁忌,不能公開談論,「但事實上我們不能逃避死亡,我們身邊每日都有人經歷死亡,甚至很多年輕人自殺,一個開放的社會不應該將小朋友的這些困惑壓抑下去」。

寧痛苦的思考也不麻木

雖然哲學源於困惑,但周保松稱,哲學不但不能解決問題,更會增添人的煩惱。他笑言:「所以有好多人叫我不要想太多,某程度上是真的,因為想得愈多會愈痛苦。所以如果我說讀哲學會很快樂是騙你的。」讀哲學不像讀音樂或文學,不能帶來即時的愉悅,而且思考的過程總是伴隨挫折和痛苦,但透過內心不斷的思辨,能培養批判思考,不會人云亦云。「例如政治人物講話,你會追問對方說的話是否真實、可信。這是很重要的。」

思考花腦力,費心神,周保松嘆很多人不肯思考,隨波逐流,失去個性,混沌過活,這絕非理想,「但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好的,整個社會像是鼓勵你搏命掙錢、花錢,所謂美好的人生是買樓供樓,社會給我們很多標準答案。不思考的狀態就是跟隨這些標準答案走,社會話你知什麼是好你就跟隨,不思考這到底是否適合自己」。雖然哲學不能帶來物質上的滿足,卻使人高貴。「在人類史上,有錢人通常都被遺忘……反而最受景仰的是思想家,像我們現在仍要讀孔子、孟子、司馬遷、柏拉圖、阿里士多德、馬克思……這些人不單止沒有錢,甚至是潦倒的。」他說,人如果喜歡思考,應為此自豪,因唯有進入思考的狀態,才「似番個人」。

面對時代挑戰 思辨更重要

自2003年開始,周保松每3星期舉辦一次讀書組,邀請學生回家夜讀原典,即使不計學分,每次仍有數十人出席,把酒論書。參加過的學生和學者多不勝數,著名作家龍應台、陳冠中、梁文道和前學運領袖岑敖暉、鍾耀華亦曾是其中一員。讀書組不像一般課堂,成員之間沒有階級或尊卑之分,彼此平等相待,席間可自由發言,亦可以隨時打斷和挑戰別人,據理力爭同時相互尊重。除了讀書組,疫情前周保松定期跟位於北角堡壘街的咖啡店合辦文化沙龍,跟一眾志同道合的人討論哲學、政治、文化,每場皆座無虛席,當中不乏中學生。周保松喜見即使思考哲學使人「痛苦」,但年輕人對哲學的興趣方興未艾,且喜歡閱讀和思考,實現作為「人」的價值。

教育局月前宣布通識科改革,大刀闊斧地刪減考評、課程內容及課時。周保松直斥此乃愚蠢之舉,為香港的教育帶來莫大傷害,「通識教育最好的地方是令學生學會思考,面對這個愈來愈受控制的社會,獨立思考就更加重要」。周保松提到早前在中大畢業禮上,數名身穿畢業袍者於「烽火台」重演2019年中大衝突場面,並舉起寫有「棱(稜)角分明,毋負期許」的圓盾。他說「棱(稜)角分明」四字寫得妙,「人不是圓的,有『稜角』當然不討好,會刺傷別人,但有個性、自己想法,這對人來說是很珍貴的」。誰年輕時沒有稜角呢?可是成長的過程會將「稜角」磨平,使人變得圓滑世故。對此,他續道,「特別想跟年輕人說,不要覺得另類、憤怒是不好的事情……keep住(保持)對世界的憤怒、好奇、批判,這是最可貴的」。

■知多

哲學入門

記者請周保松推介數本哲學書籍給對哲學有興趣的讀者,不過他說不喜歡推薦書單,因探索的過程十分重要。「每個人讀的書、興趣都不同。最好的方法是去書店『打書釘』,在書海中取自己喜歡的書。」雖然尋找的過程會讀到很多乏味的書,但只有讀過不精彩的書,才能體會精彩的書帶來的樂趣。周保松建議「哲學初哥」可從較精簡的哲學概論書籍或哲學家的傳記入手,亦可透過文學、電影、電視節目來認識哲學。

《論自由》On Liberty

——約翰.斯圖亞特.彌爾 John Stuart Mill

讀哲學是與一個個哲學家和其世界觀相遇的過程。周保松提到自己最初接觸哲學時,有一本書對他意義重大——《論自由》(On Liberty)。作者彌爾(John Stuart Mill)是19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家,他在書中談論自由的價值和界線,指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理想的社會應有足夠的自由包容異見,這樣人才能走自己的路、活出獨特之處,社會有了原創性才會進步。這啟發周保松對自由的反思,雖然此書出版於1859年,距今已有百多年歷史,但仍適用於當今社會。

文:盧嘉程

圖:李紹昌、受訪者提供

[語文同樂 第487期]

更多教育
閱讀篇章:〈每逢佳節〉——辛其氏
【明報專訊】(第1段)我喜歡節日,尤其中國的節日,每逢過年過節,總忙於張羅一切。朋友不明白,我獨自生活,緣何老不嫌煩,仍生出這許多興味來。中... 詳情
閱讀篇章:實戰篇
【明報專訊】(1) 綜合全文,為什麼第1段作者寫「每逢過年過節,總忙於張羅一切。」?試加以說明。 (4分) ___________... 詳情
【明報專訊】(1) 昔日作者母親在舊居過年時,為粉飾家居、做油器、大除夕的各種習俗,總有忙不完的事。(2分)而作者從張羅年節的事務中,能撫今... 詳情
時代沉思:沒法真正開心的日子,詩或會幫到你
【明報專訊】我喜歡哭泣的你 如同喜歡笑著的你一樣 儘管悲傷無處不在 但它總有一天必將融入歡愉◆ 陽光燦爛的冬日下午,... 詳情
綜合精練.書信:學生應有特質  整合拓展示例
【明報專訊】◆題目 試以杏壇中學學生會內閣「乘風」會長張修端的身分,撰寫書信一封予校長。書信須指出杏壇中學學生應具備的兩項特質,輔以相...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