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政策兩極擺盪 特朗普損盟友互信
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擊殺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在過去一周掀美伊關係自1979年美伊人質危機以來最大波瀾,更險觸發跨國戰爭,惹美國盟友憂慮。有分析稱,特朗普的中東政策難以預測,在反應過度與毫無反應之間擺盪,損及盟友互信。
擊殺蘇萊曼尼的理據在美國內外均惹質疑,國務卿蓬佩奧與特朗普均稱美國存在「迫切威脅」,但欠襲擊時間地點的具體情報,及後特朗普聲稱蘇萊曼尼擬襲擊美國駐中東地區大使館,但各官員對襲擊是否已發生的說法互相矛盾。有國務院官員及中情局官員向《紐約時報》指出,當局掌握的情報並不具體,威脅迫切的說法「是錯誤」。
有華府消息透露,雖然伊朗近日動作頻頻,但只想維持對美國的低度侵擾,無意令局勢升溫,特朗普亦對出兵伊朗有保留,但早前伊朗炸死在伊拉克基地的美國承包商一事,卻令美方顧問與特朗普確信必須強硬回應,以「重建對伊朗的震懾力」,最終導致雙方回應步步升級。
前北約大使:默克爾急訪俄證美外交孤立
美國盟友大多對事件默然以對:美國在中東主要盟友如沙特、阿聯酋等均無評論事件,以色列明言事件與該國無關,英、法、德等歐洲國家僅促雙方克制。
美國駐北約前大使達爾德爾(Ivo Daalder)直言「沒有任何國家稱殺死蘇萊曼尼是好主意」,德國總理默克爾上周末緊急到訪莫斯科與俄國總統普京會談,便突顯美國如今外交孤立之嚴峻,「德國領袖到莫斯科,因為她認為俄國的領袖比美國總統更可能化解中東緊張。這情?在什麼時候發生過?」
《金融時報》認為,對美國行動難以預測的憂慮自去年5月美國對伊朗全面實施石油禁運、並將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後急增,當時伊朗以襲擊行經海灣船艦,以及以無人機襲擊沙特油氣設施回應美方「極限施壓」,但特朗普去年6月在決定空襲伊朗報復前10分鐘突然叫停,與今次他下令暗殺蘇萊曼尼的做法形成對比。美國前外交官員伯恩斯(William Burns)指出,特朗普對伊朗的動作「時而不作回應,時而反應過度」,已令美國在地區信任受損。
學者:中俄目標明確 填美空缺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伊朗專家納斯爾(Vali Nasr)指出,目標較明確且「更負責任」的中俄已開始填補美國在中東留下的空缺,伊朗與中俄早前的聯合軍演,以及沙特等國尋求加強與中俄關係已成警示,雖然美國在其他全球事務上仍處於強勢,但失去盟友支持的情?加劇,勢損害美國於全球的地位。
(金融時報/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