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漁護署發表中華白海豚監察報告,發現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間,本港水域出沒的中華白海豚只有32條,是自1995年有紀錄以來最低,較上年度的47條亦大減32%,署方監察的分區水域之中,大嶼山東北面水域更是連續4年不見白海豚。 漁護署的報告將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劃為4個水域(見圖),2018/19年度大嶼山西南錄得7條白海豚,西面19條、西北6條,該3個水域的白海豚數量均較上年度下降;至於東北水域則無錄得白海豚,亦是連續第4年白海豚絕[東北水域。 資料顯示,署方自1995/96年度開始發布相關紀錄,本港1990年代末錄得逾250條白海豚,數字一直保持平穩,直至2011年港珠澳大橋動工,數字開始下降,本年度記錄得32條,更是有紀錄以來新低。 大橋2011年動工後下降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表示,白海豚或將消失於香港水域,保護白海豚的棲息地刻不容緩,促政府盡快在大嶼山南部及西部水域設立海豚保育管理區,嚴格管理海上交通及觀豚活動。 熊貓會倡大嶼南西設保育區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表示,大嶼山東北水域接連有大型基建工程,「(港珠澳)大橋竣工又到三跑,白海豚棲息地已經廢驉v,未來是否會有白海豚回家,「係一個好大黻搛飽v。鄭家泰又表示,報告顯示一些經常在本港水域出沒的白海豚「消失」,小部分在內地珠江河口水域出現,餘下同時絕[該兩片水域,雖然未能證實牠們的去向,但情G令人憂慮。至於幼豚出沒比率,亦跌至2002年以來新低,只有1.5%,按年下跌0.3個百分點。 填海興建焚化爐 石鼓洲江豚減 報告又指出,江豚在2018年錄得最高使用量的棲身地,是索罟群島以東數公里外海域。鄭家泰說,過去石鼓洲附近水域一直被視為江豚最重要生境,但牠們於2018年在該水域的使用量大幅下降至甚低水平,料與石鼓洲正填海興建焚化爐有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