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本月出現兩封立場相反的公開聯署信,逾百位知名「中國通」及專家本月初在 《華盛頓郵報》的聯署信,批評美國對華強硬政策, 聯署人不乏響噹噹名字,該信隨即惹來中美輿論界關注,亦重燃美國精英圈在對華政策上的爭辯。
兩周後另一批學者在《華盛頓自由燈塔》的聯署信,狠批「接觸派」誤判多年,為特朗普政府強硬對華政策護航。雖然該封信件聯署者知名度相對不高,但卻可能更有影響力。明報記者
美國跟中國1979年建交以來一直奉行「接觸政策」(engagement policy),但特朗普政府上台以來似有轉變。有關改變並不限於共和黨,奧巴馬時代兩名外交高官坎貝爾和拉特納去年2月在《外交事務》撰寫名〈美國外交政策如何錯誤理解中國〉的文章,觸發美國輿論反思「接觸政策」。
以麻省理工政治學教授傅泰林(Taylor Fravel)、前駐華大使芮效儉(J. Stapleton Roy)、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史文(Michael Swaine)、前署理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和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5人為首起草,逾百名專家或前官員本月3日在《華盛頓郵報》發表了題為〈中國不是敵人〉(China is not an enemy)的聯署信。參與者包括多名在中國及亞洲事務知名學者或前高官。
信中承認中國近年行為有可議之處,需華府堅定和有效地回應,但指特朗普政府如今視中國為敵人以及迫使中國跟全球經濟「脫u」等做法只會適得其反,反令美國陷孤立。他們建議美國加強跟盟友合作,及加強鼓勵中國參與全新或改良全球體系。
鷹派斥誤判40年
中國夢為全球噩夢
有份起草的史文向《環球時報》稱,信件是對當前似佔主導地位的美中敵對關係趨勢提出善意批評。聯署信刊登後在美國相關研究圈子掀起爭論。《華郵》前駐北京分社主管潘文(John Pomfret)撰文質疑,公開信雖承認中國的不當行為,卻將更多焦點放在美國,諷刺聯署者將中國當成被動角色,他認為在中美關係倒退的問題上,中共責任更大。
另一批專家及前官員上周三(17日)在《華盛頓自由燈塔》發表公開信打對台。該信由鷹派的美軍前太平洋艦隊情報及資訊行動部主任法內爾(James Fanell)執筆,促特朗普對華強硬政策「堅持到底」,直斥美國「接觸派」過去40年誤判中國,聲言中國永遠不會是和平政權,「中國夢」是全體中國人及世界的噩夢。
兩代學者之爭
「中國危險」漸成主流
跟史文的聯署信相比,法內爾牽頭的聯署者知名度並不高,較為人熟悉的中國問題專家只有外交官出身的譚慎格(John Tkacik)、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司徒文(William Stanton)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歷史系教授林霨(Arthur Waldron)等,但有大批退役軍官參與。
《金融時報》中文版評論指出,加入史文聯署的學者大多是老一輩的學者,對特朗普政府的影響力遠遜更為鷹派的中生代中國問題專家。跟特朗普關係微妙的班農今年重新組織冷戰時代針對蘇聯的「當前危險委員會」(Committee on the Present Danger),但矛頭改向中國,委員會不少成員都有參與這項聯署,包括執筆人法內爾。
《紐約時報》上周六(20日)形容,「當前危險委員會」對中國的觀點本屬邊緣,但現在卻愈來愈為華府主流擁抱。該報稱,上至白宮下至聯邦部門都瀰漫蚢鴾什磢漁懼,形容「紅色恐慌正重塑華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