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本2011年311大地震,傷亡慘重。其中福島核電站受到海嘯衝擊,導致輻射泄漏,大量放射性物質釋入土地與大海,遺禍深遠。當地至今仍有數以萬計居民無法回家,需要在外避難。輻射無聲、無色、無臭、無味,到底什麼是輻射? 認識原子結構 認識輻射,首先要了解原子結構。世上所有物質都由數之不盡的細小原子組成,每粒原子都有原子核,內含中子及質子,前者不帶電荷,後者則帶正電荷。另有電子沿軌道環繞原子核運行,情G就好像行星環繞太陽運行一樣。電子帶有負電荷,原子內的質子和電子數目通常相同,所以原子不帶電荷。 衰變釋放輻射 大部分原子核都十分穩定,可以長期保持原來狀態,但有些原子核卻不太穩定,包括核電站燃料——鈾-235。不穩定的原子核具放射性,需要自發地釋放出粒子或電磁波才能回復穩定,這個過程稱為「衰變」,所釋放的粒子或電磁波則統稱為「輻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γ射線、中子等。 輻射無處不在 日常生活多處應用人工輻射,包括醫學(如以X光協助醫生診症、放射性治療癌症)、核能發電、製造物品(如逃生出口發光標誌、避雷針)等,設計及使用過程均受安全管制。此外,生活環境中本就存有天然輻射,分別是來自外太空的宇宙輻射及存在於地殼的輻射。(圖3) 輻射一定有害嗎? 輻射分為電離與非電離兩種。其中非電離輻射波長較長、頻率較低,能量亦較低,不足以改變物質的化學性質。 電離輻射則相反,大量能量使原子中的電子游離,從而產生帶電離子。電離過程會令生物組織產生化學變化,引致癌症及其他損傷。 輻射影響視乎強度、接觸時間長短及受影響身體細胞的種類而定,人體若突然受大量輻照(超過1000毫希沃特)便會引致急性輻射傷害,出現嘔吐、作悶、極度疲倦和脫髮等現象。 資料來源:香港天文台 圖:網上圖片 [常識天下 第149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