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周日(18日)於網站公布伶仃洋水域中華白海豚平均分佈數量,首度披露於2005/06年大橋前期研究階段,伶仃洋水域白海豚平均數量為1167條,至2017/18年度下降至945條,跌近兩成,形容「數量基本穩定」。管理局又稱,大橋在建設期間可能對白海豚有一定影響,但情?已較預期理想。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行政總監韋東慶早前稱,內地水域白海豚數目未有因大橋施工減少,反而上升,惟本報早前報道,根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下稱「研究所」)的研究報告,近年內地白海豚數量較大橋興建前下跌約兩成。 主體工程動工前至今年只減10條 大橋管理局前日在網站引述「研究所」數字,指大橋所處的伶仃洋水域(北至虎門,南至東澳島和桂山島附近水域),在2005/06年前期專題研究階段,白海豚的平均分佈數量為1167條;在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大橋主體工程動工前,數量為955條;2015/16年施工中期,數量為957條;2017/18年則跌至945條。 管理局稱「開工前後的數據對比表明,沒有因港珠澳大橋的施工對中華白海豚造成嚴重的影響」,形容伶仃洋的白海豚數量穩定。管理局又引述研究所研究員何國民稱,「儘管大橋在建設期間可能對白海豚有一定影響,但在各方努力下,現在工程業已完成,就保護中華白海豚專項來說,比預想的結果好」,守住了「大橋通車、白海豚不搬家」的承諾。 保育學會:港豚遷往珠江口數目反跌 「情G更差」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稱,根據管理局披露的數字,顯示主體工程施工前白海豚數量已下跌,但他認為,珠江口的白海豚數量在10多年間暴跌兩成,且沒有回升?象,更值得關注,「部分香港水域的白海豚遷至珠江口水域,但該水域的白海豚數量不升反跌,反映實際情?更差」。 鄭家泰認為,珠江口白海豚面對的威脅不比本港水域少,應研究並找出數量下降原因,以及加強保育,例如擴大保育區範圍、要求高速船改道避開白海豚棲息地,以及改善水質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