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愈來愈多學生上網及打機,衛生署調查發現,13.1%小學生去年平均每天上網逾3小時,較2014年升10個百分點,逾半小學生曾因上網及使用電子產品與父母爭執。署方表示,性格內向、興趣少、與家人關係不佳的學生較易因上網及打機受不良影響,較多推動電競的國家中,學生因打機出問題的情G增加,希望社會推動電競要留意潛在風險。 逾三成減少睡眠時間 衛生署在2014及2017年分別訪問了約2000人,包括中、小學生及其家長,2017年的調查顯示,13.1%小學生平均每天上網逾3小時,較2014年上升10個百分點,12.4%懷疑自己沉迷網絡,但當中僅10%尋求協助。至於中學生,33.9%每日上網逾3小時,19%懷疑自己沉迷網絡,僅7.7%尋求協助。 中學生受網絡不良影響更嚴重 小學生中,53.1%曾因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與父母爭執,35.7%因上網或使用電子產品減少睡眠時間,兩個數字均比2014年的調查上升逾10個百分點。 至於中學生,分別有近七成受訪者表示,因上網或使用電子產品而與父母爭執,或減少睡眠時間。 衛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學生健康服務)鍾偉雄表示,中學生受網絡的不良影響較小學生嚴重,但小學生受不良影響的比例升幅明顯,性格內向、興趣少、與家人關係不佳的學生,更容易因為上網及打機而出現不良影響。署方曾收到一宗小四男學生個案,每天都花3至4小時上網及沉迷打機,不想進食、對學業及社交自信心偏低,甚至很多科目都不及格,署方最終將個案轉介至社福機構協助。他提醒,父母應在長假期安排子女參加戶外活動,例如帶他們到郊外玩耍。 近年流行電競,政府去年也資助旅發局舉辦電競比賽,鍾偉雄稱:「電競亦是打機,從外國例子可見,推動電競較多的國家,學生因打機而出現各種問題的情G亦增加,希望社會推動電競時,要留意潛在的健康風險。」 鍾偉雄又說,若持續出現對遊戲失去控制力、影響社交等情G,就有可能是「遊戲障礙」,世衛計劃今年中出版「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會將「遊戲障礙」納入其中,衛生署會留意有關進展並跟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