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議題:性別承認議題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全球化、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公共衛生
.顧問教師: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通識科主任 李維儉
◆學習目標
知識
.認識跨性別人士的權益、需要及困難
.討論為爭取權益引發的社會爭論及思考爭議背後的社會關注點
.認識社會平等、人權及社會倫理對社會大眾利益的重要
技能
.運用概念進行分析及歸納資料
.運用準則及概念思考正反觀點的合理性,建立具說服力的立場
態度及價值觀
.認識有關社會討論,增加對社會小眾的關注
.從不同人士需要的角度出發
.平衡社會不同持份者利益,樂於建立更理想的社會
◆資料回應題
1. 參考以上資料,試指出跨性別者在生活上面對的困難。
解題
參考提供資料,找出跨性別者的生活困難,運用概念及知識歸納
參考答案
•社會歧視:資料A指出,跨性別人士在職場上受上司及同事的語言歧視。平機會的《有關立法禁止性傾向、性別認同及雙性人身分歧視的研究報告》也提及,跨性別人士因外表與身分證上性別不符,往往在求職及職場上面對很多不合理的安排。
•心理壓力:資料A 提及跨性別者要接受精神評估2年,才可以接受換性手術,個案中的跨性別人士在求職時面對不少困難,難以向醫生申訴,表明不知如何生活下去。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性別不安症」為因性別認同持續感強烈不安焦慮。可見跨性別人士面對的心理壓力大,更曾有跨性別人士因此而輕生。
•生活不便:跨性別人士要更換性別並不易,在生活上常遇到很多不便。現時跨性別人士在婚姻及承繼遺產上面對困難,日常生活上亦因為未被社會廣泛接納及理解,使用廁所等公共設施亦見不便。
2. 參考資料,試分析資料B中三種性別承認模式的問題。
解題
同學須運用資料,參考香港社會實G及以個人知識回應
參考答案
•自我聲明:好處是沒有複雜的程序,但可能會引發不良分子混水摸魚,自稱是女性的男性進入女性專用設施,影響女性日常生活。
•毋須接受手術但需較多證據:須提供醫學證據及「實際生活體驗」等評估,但跨性別人士在社會生活遇到歧視及困難,生活評估不容易達標。
•規定須接受手術:手術的風險非常高,且入侵性強。手術不可逆轉,而且不是所有性別不安者都適合做手術。
◆延伸回應題
3. 有人認為「設立性別承認制度會損害公眾利益」,你同意嗎?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解題
•題目為典型卷二延伸回應題,參考資料以外,同學須運用個人知識及概念分析,透過討論正反論點建立個人立場
•討論時可引用「長遠性」、「即時性」等準則,並引用生活質素等概念分析
參考答案
◇損害公眾利益
•影響社會生活:現時有關性別承認方案未獲社會共識,定引起社會爭論。其中一種性別承認方法是自我聲稱,但這方法被關注組織指出可能影響女性使用公共設施的安全,因男性只要自稱認同為女性便可使用女性專用設施或影響其他女性使用者。
•影響社會倫理:有宗教團體及倫理組織擔心性別承認制度破壞社會倫理,影響下一代的倫理價值觀。有關團體指出性別是先天安排,若建立制度給予改變性別的機會,會影響下一代性別認同,以及影響社會倫理關係和家庭關係。加上現時已有機制安排變性手術及更改身分證明文件上性別,令變性人在主要生活範疇獲保障,已平衡社會大眾的利益,未來應以改善行政措施為主,毋須訂立法律。
◇不損害公眾利益
•保障人權:現時跨性別人士在社會生活上受到種種歧視及誤解,設立有關制度可保障少數權益。世界衛生組織已不再把跨性別視為疾病,社會應為跨性別人士提供更大保障。再者,性別承認法不單關乎香港履行國際及本地人權責任,亦可明確界定跨性別者的權利和責任,有利解開社會誤解,促進社會平等共融。
•有利減少社會爭論:現時因跨性別人士的保障並不充分,令醫療、性罪行、財產繼承、刑事法律及程序等社會生活出現問題,若訂定相關性別制度可以為社會提供標準及指引,有助解決因對跨性別人士相關保障不足而產生的法律問題,從而穩定社會制度,減少社會爭議。
■學習及答題指引, 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80118BZ.doc
[通通識 第4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