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國際軍事會會長黃東昨向本報表示,朝鮮昨日試射的「火星-15」屬使用液體燃料的長程、多彈頭重型洲際導彈,之前試射的「火星-14」則屬單彈頭較輕型洲際導彈,今次是朝鮮核導彈實用化計劃的第二步,由以往只能局部攻擊美國,變成射程覆蓋全美。他指出,朝鮮第三步目標將是發展使用固體燃料的核導彈「北極星3」號。 不過,黃東認為,朝鮮是否已完全掌握核彈小型化導彈搭載技術,尚待觀察。導彈另一技術難關是彈頭重返大氣層的問題。他指出,從昨日試射高度達4500公里來看,導彈墜海過程應該經歷高壓高溫階段,可推測朝鮮應已解決耐熱複合材料的問題。 朝鮮昨日選在凌晨2時左右試射,黃東指出,朝鮮是刻意規避部分美國監測衛星經過上空的時間,而且黑夜中發射亦可避過光學衛星監測。雖然軍用的紅外線預警衛星在黑夜仍能發揮作用,但少了光學衛星的輔助,精準度將打折扣。 黃東:美「10支對1支」有力攔截 黃東又稱,朝鮮的導彈技術在近十年八載之間取得飛躍發展,相信與俄羅斯、烏克蘭的幫助有關。他稱,尤其在金正恩上台後,朝鮮透過正常渠道購買烏克蘭導彈殘骸實物研究、派出間諜偷取烏克蘭技術、重金招聘俄烏專家,又與伊朗合作,取得進步。 不過,黃東認為,朝鮮目前只有6輛流動導彈發射車,真正可發射的洲際導彈亦不多。雖說「火星-15」射程覆蓋全美,不過美國在加州和阿拉斯加都部署有導彈防衛系統,若要攔截朝鮮導彈或是「十支對一支」的比例,成功襲美機會相信極微。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