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深圳政府以填海的方式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在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近日公布的《深圳市城市建設與土地利用「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中,就提及在2020年前,深圳將在12處填海,涉及面積共28.2平方公里;《規劃》亦提到深圳「三軸兩帶」的城市空間發展願景。 《規劃》詳盡披露2016年至2020年深圳城市建設與土地利用的規劃,當中包括在這5年內就12個地方填海,總面積大約28.2萬平方公里。填海區域包括廣深沿江高速公路二期、前海桂灣片區綜合開發、前海濱海休閒帶一期、機場三跑道、大空港半島區、寶安綜合港區二期、大鏟灣北側片區項目、大鏟灣駁船碼頭、華南現代遠洋漁業基地、大小鏟島碼頭、大小鏟島碼頭配套倉儲工程和鹽田港東港區集裝箱碼頭工程。 「三軸兩帶」加強與香港聯繫 此外,《規劃》亦提及在「十三五」期間,深圳將以「三軸兩帶」作為城市空間發展格局。「三軸」包括東部發展軸(羅湖-龍崗中心-坪地、龍崗-坪山中心-坑梓),往南邊連接羅湖和香港,往北邊聯繫惠陽、大亞灣;中部發展軸(福田-龍華-光明中心)往南經由皇崗、福田口岸連接香港,往北邊聯繫東莞松山湖;西部發展軸(前海-空港新城-松崗)往南經由深圳灣口岸聯繫香港。 而「兩帶」中的「南部發展帶」,將貫穿前海、南山、福田、羅湖等核心功能區,目的是打造與香港連接的「國際化都市功能帶」,重點發展金融、物流、旅遊等現代服務業;「北部發展帶」則是加強與中山、江門等珠江西岸城市的聯繫,向東連接惠州和惠東地區,構成區域性產業發展帶。 此外,當局將重點發展廣東自貿區深圳片區等18個片區,並劃定光明中心區等22個「舊(區)改(造)」重點片區。深圳市已完成各類城市更新用地近30平方公里,固定資產總投資3500億元人民幣。 實際上,填海造地對於深圳來說毫不陌生,如現在的前海、後海中心區、深圳西站、深圳國際機場都是填海而得。據《第一財經日報》不完全統計,深圳建市以來,至2013年通過填海變成陸地的海域至少為69平方公里,超過6個蛇口半島面積,佔全市海域面積6.5%。顯然,填海造地似乎已成為解決深圳開發強度日益增大、空間不足現狀的主要方式之一。而《規劃》中提到的12處填海地,部分亦已在早前公布過,其中包括機場第三跑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