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上周五公布最新貧窮數字的同時,將白髮紮成馬尾的劉婆婆在社工陪同下講出自己的故事。從未面對過記者的她有點緊張,雙手緊握白布袋。劉婆婆說,自己居於公屋,辭職後靠每月3000多元長者生活津貼過活,談到家人及平日生活,她只簡單交代,傾談下才知道4名子女都沒給她生活費,而同樣領長津的丈夫間中會留在內地生活。 劉婆婆表達能力不高,不少有關薪水的細節由社工代為解釋,但被問到11年來風雨不改上班的生涯,她卻一一說得仔細,從初入職時薪20元,講至每次公司要求簽約的情G,甚至拿出用膠袋包好的存摺和支薪紀錄,繪影繪聲地模仿離職時經理茼o簽收支票的情境,彷彿每天6小時的工作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說,不少長者如劉婆婆般辛勞工作,只為掙微薄薪金過活,長者工作人口不斷增加,但他們於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力相對低,議價能力弱,冀政府設立針對長者就業的保障,使他們在求職、工作待遇、強積金供款等獲適切幫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