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7日上午,港珠澳大橋的西人工島上旌旗招展、雲帆飛揚。大橋海底隧道全線貫通。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跨海大橋,連接香港、澳門和珠海,全長55公里,今年底前可望通車。就在大橋對岸,廣深高鐵也積極施工,預計明年通車。海陸兩大工程的結合,不但拉近了「大灣區(粵港澳)」的時空,更打造出「超級珠三角」。 港珠澳大橋由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三地口岸和連接線組成,其中主體工程長約29.6公里,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銅鼓航道段約6.7公里為隧道,其餘22.9公里為橋梁。為讓橋梁和隧道間順利轉換,隧道兩端各設一個海中人工島,島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的關鍵控制性工程。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交通工程系統龐大,要求高且難度大。就以看似簡單的收費來說,香港採用的是快易通系統,大陸則有一套自己的ETC電子收費系統;香港是按通行次數實行月結,大陸採用的是預存扣款;香港和大陸使用的貨幣,也使收費涉及到人民幣和港幣的跨境結算。如何通過兼顧多種軟體、識別系統和收費方式,使大橋用戶體驗更順暢,也是技術上一大挑戰。 目前從珠海到香港,陸上行車要花約4小時,從澳門到香港,水路也要1個多小時。港珠澳大橋建成,將首次實現澳門、珠海與香港的陸路連接,形成「半小時生活圈」。未來三地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將大大暢通。 隨著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的貫通,主體工程已全面貫通,島隧工程只剩下東、西人工島上建築和隧道鋪裝、內裝施工。大橋建設者正積極努力,為今年底通車全力打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