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資深傳媒人區家麟說, 回歸20年,傳媒機構的自我審查變成「進階版」,傳媒老闆用更「精明的手段」透過人事調配、工作規律和資源分配等,令記者在處理中國報道和調查報道時更被動,「結果是對權貴的監察力量減少,同樣可以做到審查的效果」。他說,內地對新聞自由和傳媒的打壓不遺餘力,「我好難想像香港(傳媒)可以活得過來,問題是時間的長短」。
「中國資本影響幾乎每個傳媒老闆」
區家麟說,這20年來最意想不到的,就是中國經濟實力的崛起是「無人想像到咁快」,「中國資本影響力的覆蓋圈,影響幾乎每一個傳媒的老闆,這是與97前最大的分別」。他又說,很多傳媒於過渡期間在中英大勢力之中穿梭,感覺「好似好自由」,「我不會天真地話以前港英政府不想控制傳媒……只是港英政府知道仲有個中國政府存在,大家都是客氣」。他續說﹕「我覺得港英政府無咁玻璃心,他不怕你罵,不會覺得你罵他是好冒犯,他們有制度自信。」
區家麟表示,香港仍有新聞自由,但主要自由的地方是在網媒(見另稿)。他形容主流媒體是「你會覺得好自由,但其實是沒有自主」、「無人拿槍逼你一定要寫這件事,但你會發現自己想寫的事是無法寫」。至於具體例子,區家麟思索一會說,以自己熟悉的電子傳媒為例,回歸20年來他們理應用很多心力去做中國新聞,認識祖國國情,「但電子傳媒明顯的趨勢是,沒有幾多個台是好認真地做中國新聞,或者是愈來愈少去做,除了Cable(有線電視)」。
區家麟續說,由於投放在中國新聞採訪的資源減少、富經驗的人消失了,令到經驗無法累積,記者愈來愈新,在無錢無資源、無人脈、無支援的情G下,要新人去採訪中國新聞,「咁多地雷,自然會縮、撞板」,「結果是與直接叫你不要做(中國新聞)一樣,都是無做到」。他補充:「當然現時做中國新聞是難了,因為敢言的人都被封口和坐監。」
「香港傳媒做中國新聞是很重要的,因為可以把內地同行說不到的話講出來。理論上香港還是自由的,香港仍可以出聲,這是香港的價值……當內地無而我們有,才是更加珍貴。」
回歸20年,區家麟覺得本港傳媒界最大的變化是「不[的控制,技巧了很多」,即老闆透過人事升遷、資源調配、利用工作規律等去控制。
區家麟指出,有些傳媒機構仍然是賺錢的,有空間可以調配資源做認真的中國新聞或調查報道,「但他(老闆)選擇把資源放在軟性、可賺錢、政治不會不正確、風險極低的(項目),結果就是遊埠、歷史、遊樂、文化、財經(新聞)」,同時,記者需要做大量即時新聞、爭點擊率、現場直播等。區家麟強調,每種新聞節目都有意義,只是當所有資源和人力都放在這些範疇,記者已經無心力去處理其他新聞,「監察政府的力量就會低了」,「這是(資源調配)有選擇的,只是老闆的選擇,記者有時是無能為力的」。
新聞界前景樂觀? 「說不出口」
被問及香港新聞界的前景如何,區家麟說:「我其實不願意講這事,但我不可違心地說我好樂觀,我說不出口。」他說,內地對傳媒的打壓不遺餘力,幾時到香港只是時間問題。區強調,始終相信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對於一個社會的發展和未來都是很重要的元素,「如果中國夢達成但沒有言論自由,你可以說一句心底話,這是不是你的中國夢」。
■區家麟
現為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專業顧問和港台 《自由風自由Phone》主持,從事新聞工作逾25年,曾在無邦q視新聞部任職記者,其後調任公共事務科,2000年擢升監製,曾兼任《新聞透視》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