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份協助成立神經纖維瘤互助小組的小雨,最近正與其他因病外觀受影響的病人組織,如香港銀屑病病友會一起,推動「臉部平權」運動。小雨說,遠至歐美、近至台灣,在臉部平權上,都有很強的意識。翻看澳洲女性雜誌Women Weekly,曾邀請當地被大火燒傷面部、四肢等身上逾六成皮膚的馬拉松選手皮特(Turia Pitt)做封面模特兒。 神經纖維瘤(Neurofibromatosis 簡稱NF)以變異的基因分類(見表),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梁嘉銘說,他接觸的神經纖維瘤患者以NF2型為主,即除了長斑及瘤,還有機會長出腦膜瘤或聽覺神經瘤等,每年約會接觸一至兩個新個案,病人情緒多少受困擾,在街上所受對待、眼光都令他們有心理壓力,盼社會明白,神經纖維瘤不會傳染,不要一見到就「彈開」。 梁又說,患者纖維瘤會不停在身體、表皮增生,假如纖維瘤未嚴重影響神經線,醫生一般不建議切除,否則可傷及神經線,令病人失去部分感覺或運動神經,但長在聽覺神經內的纖維瘤,會影響聽力及腦膜,則需切除。 神經纖維瘤患者並無專科醫治,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尋求不同治療。小雨說,他們小時候可以在兒科一併處理,成年後卻要在不同專科排隊。醫管局發言人回應,就不常見疾病,不論病患人數,該局均為所有患者提供合適診斷、輔助及治療,會按病人病情及需要提供適切的服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