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則南海沉船寶藏傳說,自2015年起在海南省海口市文物圈渲染,各種古玩、文物隨後像「打雞血」似不斷「出水」,但價格早已跌成白菜價。 《澎湃新聞》報道,海口市一名周姓古玩店老闆2015年在微信一篇文章中展示「發動機上的帶字銅牌」,並宣稱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所有。文章還說,這件文物可能是八國聯軍將清朝寶物運回印度時沉下海的。 這個傳說也讓海南文物圈為之沸騰,許多海撈文物不斷出水。媒體暗訪交易市場,有漁民開價4萬元(人民幣),最後每件文物成交價約1萬元。一名人士估計,海南當地至少出水5萬件「海撈」。 海南省文物局一名官員表示,經專家鑑定,這些文物全是假的,仿冒水準很低,都是些地攤貨;此外,歷史記載中並沒有該沉船的記錄。不過,還是有部分收藏家相信「海撈」是真品,還砸重本持續購買。 一名藏家的「海撈」收藏量已達數百件,光收購的各種雞缸杯就超過兩百個,耗資上千萬。另外一名收藏家家中樓上放的「藏品」超過千件,涵蓋的種類則更多,該收藏人士表示,已花費數千萬元。 業界人士分析,藏家不計成本地購買,主要是「海撈」的故事講得好;再者,有些人認為,市面上逾萬件「海撈」涵蓋17個文物大分類中的15個,沒有哪個造假集團可以做到這點,只有沉船寶物才有這個可能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