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互聯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也成為罪案現場。本港科技罪案由2011年的2000多宗升至2015年的近7000宗。有高級督察及社工表示,騙徒看準青少年依賴網上世界的心態騙取金錢,社交能力較弱、學業成績稍遜及與家人關係不佳的青年尤其容易受騙,呼籲他們要有危機意識及判斷力。
易沉迷網上遊戲 用手機App交友
警務處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偵緝高級督察黃迪奇及青協註冊社工李少翠指出,易受騙的青年一般社交能力較弱、學業成績稍遜及與家人關係不佳,導致他們花很多時間在網上遊戲,或使用手機應用程式交友。黃以網上遊戲為例,有青少年把自己代入遊戲中強壯的角色,想盡辦法升級,繼而被人游說付錢購買「武器」,賣家收錢後卻失去蹤影。
李少翠又稱,有一名中四男生渴望戀愛,上網交友,認識了自稱來自台灣的少女,交談甚歡,但少女不斷以不同藉口茖k生匯錢給她,初時是數百元,後來一千,其後數千,男生不虞有詐,還偷取家人的金錢,最後按要求匯了逾萬元,至後來愈想愈不對勁,決定報警。
另一常見的是裸聊勒索案,黃表示受害者主要14至60歲,當中約一成為學生,騙徒看中他們想尋找另一半及尋刺激心態,傾談時出言挑逗,再邀受害人脫衣聊天,其間拍攝及錄影,再以此勒索。
社工籲提高危機意識判斷力
李少翠又指出,有一名中二女生沉迷網上遊戲,因網上遊戲都設對話功能,往往能認識陌生人,女生認為與涉事男網友十分投契,遂相約見面,更邀請男網友上自己的家,最後與對方發生了性行為。女生母親其後在垃圾桶發現用過的安全套揭發事件。李提醒青少年要提高危機意識及判斷力;另師長如發現有學生鮮與人溝通、經常沉迷網上,便要多留意。
小心審視網上資訊真偽亦同為重要。青協註冊社工陳英杰提醒要對網上信息存疑,應了解事件,確認真確時才回應或轉發,也要小心措辭,否則有可能以訛傳訛。陳又表示,不少人愛在社交網站分享心情,在留言時應有同理心,如對方真的很低落,勿嘲弄對方,因有可能導致對方傷害自己。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針對青少年犯罪違規、性危機及吸毒問題,提供預防教育、危機介入與評估,以及輔導治療,有需要者可致電8100 9669;青協亦為有需要青少年提供短期住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