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敗屢戰參選人矢志復仇 稱若再落敗 願繼續地區工作
【明報專訊】古有越王勾踐被吳王打敗,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故事;今有區議會參選人在區選連輸兩三屆,仍然再接再厲,這批屢敗屢戰的參選者,都表示街坊的支持是再參選的動力,期望選民會感受到自己多年的努力。這批參選人最終能否「復仇」打破敗選厄運,大家可拭目以待。他們都說,今屆若再落敗,願繼續在地區工作,但未來會否再參選,則言之尚早,還要視乎黨內安排。
莊榮輝四度出擊 稱今屆勝算「五五波」
要數最有韌力的候選人,非民主黨莊榮輝莫屬。莊榮輝自2003年起在中西區參選,上3屆都僅以些微票數差距飲恨,今次第四度出擊,在西環區再對撼民建聯張國鈞。莊榮輝分析,上3屆落選原因分別因為自己是新人、遭𠝹票和種票,如首次參選僅輸7票。他形容今屆勝算「五五波」,指自己的地區服務質素不會輸予對手 ,但隱憂對手有不少地區組織票,「他們(組織成員)只認識對手」。
民主黨楊小壁亦是民主黨內另一屢敗屢戰的參選人,她曾在2003年嘗過勝利滋味,後來連輸兩屆。楊分析,建制派在2003年區選大敗後,調整區選策略,在區內舉辦更多活動和成立街坊組織,又質疑政府親疏有別令泛民「蝕底」,「雙方都是邀約同一部門,但建制派見到的官員比我們更高級」。多年來都與民建聯麥謝巧玲在華貴區交手的楊小壁,自言今年多了一個隱憂,就是當區有一名無黨派人士劉栢彤空降出選。
被指不太重視地區工作的公民黨,原來有一名參選人陳友昌默默「揼石仔」。陳上兩次落敗,他分析首敗主要是自己屬新人,「輸是應該,因為什麼都唔識」;隨後一屆工作漸紮實,但宣傳技巧不及對手。陳說,上屆得票有大幅增長,為自己打了強心針,所以今年再戰。被問到選情,他說不會想輸贏,但相信居民會認同自己的工作,票數會再有增幅。
勝出壓力來自地區工作是否做得夠
連續3屆被陳友昌虎視耽耽狙擊的九龍城愛俊區議員左匯雄說,歡迎競爭,認為多些人一起為地區服務也是好事。他笑言,自己2003年也曾落敗,並非常勝將軍,能否勝出的壓力不是來自於對手挑戰多少屆,而是自己地區工作是否做得足夠。
建制派中最有韌力的候選人都是來自民建聯,他們與對手的票數差距多年來不斷收窄。上兩屆選舉都不敵民主黨對手的梁嘉銘,今年第三度出擊興芳區對撼吳劍昇。梁嘉銘近年在地區愈來愈「搏」,早前的鉛水風波更加令她成為熱話,曾在地區居民大會上一手搶走一名身上有黑痣的嬰兒向官員申訴。不過,陳婉拒本報的訪問。
吳劍昇說,每次選舉都不會特別理會對手是什麼人,也不會去想輸贏,最重要是做好地區工作。梁嘉銘和吳劍昇的選票差距,由07年的265票,收窄至上屆的117票。
民建聯余仲良07年起參選元朗鳳翔區,今屆是第三次與現任區議員、民主陣線麥業成較量。余認為,第一次參選敗陣是落區時間短,居民未太了解自己,第二次票數差距已收窄至不足300票。他相信,經過4年耕耘,今次「票數點都好過上一屆」。
被問到為何再接再厲參選而不感灰心,余仲良說勝敗乃兵家常事,自己最初目標並非為當區議員而參選。余又說,自己是執業會計師,與全職區議員相比,毋須靠議員工作「搵食」,對於輸贏不會看得太重,也沒有這麼大壓力。
明報記者 楊康琪 渠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