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與角度﹕敘利亞難民潮
【明報專訊】敘利亞內戰已爆發近4年,但逃難人民的情G一直缺乏外界關注,直到2015年9月有攝影師拍下小童難民屍體被}上土耳其沙灘一幕,才成為國際新聞頭條。作為難民逃難終點的歐洲國家,部分承諾會接收難民,部分則非常抗拒。歐盟經多番商討後通過難民「攤分」方案,主席容克呼籲各成員國尊重並履行新計劃,並強調互相指摘無法化解難民問題。不過歐盟各成員國反應相去甚遠,這些國家各有什麼盤算呢?
◆事件背景
2011年中東爆發茉莉花革命,敘利亞人民也要求民主改革,反對總統巴沙爾政權,最終演變成內戰。聯合國統計得已有400多萬敘利亞人逃到海外成難民,佔總人口六分之一。2014年,伊斯蘭國(ISIS)更趁部分地區權力真空,取得多個地區的控制權,殺人數以萬計,加劇難民潮。
大批難民持續湧入鄰國土耳其、黎巴嫩、約旦等,部分人則試圖乘船橫渡地中海逃往歐洲,經由希臘、意大利、奧地利或匈牙利等國前往西歐和北歐,但由於有國家拒絕讓難民離境或關閉邊境,導致大批難民滯留。而且偷渡船在大海翻沉令大批難民死亡,人道災難終引起國際關注。
9月14日,歐盟國在比利時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收容難民。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奧朗德倡導歐洲28個國家制訂分擔收容難民的名額。歐盟之後根據各成員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人口、失業率和已經處理的難民庇護申請數量,決定每國的強制配額。在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及羅馬尼亞4國反對、芬蘭棄權下,歐盟通過提高難民配額方案,連同各國5月同意的4萬配額,2015年配額總數達16萬。現時在意大利、希臘、匈牙利的12萬難民,六成會被分配在德國、法國和西班牙,其他17個國承擔40%。德國將提高難民配額到4萬,法國提高到3萬,而西班牙提高到接近2萬。
■評論節錄
◆德國:
難民危機考驗歐洲核心價值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歐洲面臨的難民危機,正在考驗歐洲聯盟的核心價值。她表示:「普世民權和歐洲一直息息相關,是歐洲聯盟成立的推動力。」
英國:
英國會承擔「道德責任」
英國首相卡梅倫宣布英國不會加入歐盟提出的配額計劃。卡梅倫表示英國有自己的國界,有權自己決定。不過,英國稱會承擔「道德責任」,在5年內收容2萬名難民。
˙解讀
在處理難民危機中,德國態度最開放,英國則態度保守。有專家分析,兩國態度各異與經濟因素有關。德國勞工部表示國內不少產業仍需要人手,難民正好成為德國人的「好鄰居與好同事」,為國內提供勞動力(labour force)。BBC經濟編輯Robert Peston曾就此撰文解釋——德國的人口正在下跌,英國上升;而且德國人口老化,撫養比率也比英國高。年輕力壯的難民成為德國勞動力的來源,尤其有能力逃離敘利亞的難民,正值青壯年,少有老弱傷殘。於是,德國因為填補技術勞工缺口的需要,更歡迎難民。
在難民潮問題上,德國總理默克爾認為歐盟國家理應視保護人權為首要任務。所以縱使不是本國國民有難,歐盟國都有最低限度責任,要保護難民的生命。不過,德國國內亦有反對聲音,主要關注城市的承載力(capacity)和宗教衝突問題(religious conflict)。德國8月底開放邊境,吸引大批難民湧入,結果9月改變政策,重設邊境管制。慕尼黑在兩周內接收了近7萬人,市長明言已接近承載力極限。保守派也稱默克爾事前並未與政府部門商議。另外,由於敘利亞難民絕大多數是伊斯蘭教徒,國內右翼組織認為收容大批伊斯蘭難民會擴大伊斯蘭文化在德國的勢力,增加德國民眾對伊斯蘭文化擴張的恐懼感。
◆匈牙利:
配額制是道德帝國主義
匈牙利總理奧爾班形容配額制是「道德帝國主義」,「德國強迫歐洲接受」。
˙解讀
匈牙利、捷克、羅馬尼亞及斯洛伐克4國都反對歐盟提出的配額制度,多出於對自己國家本土利益的考量。他們認為照顧湧入的大量難民涉及龐大財政支出(例如要向難民提供食物、食水、住宿等),並可能衝擊國內的管治及經濟,加上東歐各國認為難民只視東歐國家為「踏腳石」,最終目的地多為經濟條件較佳的富裕西歐、北歐國家,所以東歐國家只會付出龐大的經濟支出照顧這些過境者而沒有任何收益。斯洛伐克更入稟歐洲法院挑戰配額制度。
匈牙利狠批德國「道德帝國主義」,歐盟「強迫其他國家接受」計劃,認為自己國家主權(sovereignty)不容外人侵犯。有外交官員認為歐盟這次運用權力凌駕成員國主權,長遠會對各國造成政治傷害,更以「血流成河」形容強行實施配額的結果。同時亦反映歐盟各國自2015年經歷希臘差點「脫歐」的財政考驗後,「無疆界歐洲」的理念面臨重大威脅。
◆聯合國:
人道主義解決難民危機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譴責匈牙利以催淚彈驅趕難民,又表示歐洲應該按人道主義解決難民危機,呼籲國際向難民伸出援手。
˙解讀
聯合國的論點主要是基於人道主義(humanitarianism),即重視人類最基本價值及尊嚴,如生存權,亦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互助,生存權利不應受宗教、性別、性取向、種族、年齡和國籍等因素影響。根據現時國際法《難民地位公約》定義,難民是受暴力或迫害威脅而逃離的人,通常身處不人道的處境,迫使他們逃離國家尋求庇護,他們有權得到政府機構、聯合國難民署及其他組織的協助,並得到基本人權保障,確保不會被驅逐出境或遣返到他們生命及自由受威脅的地方。
◆意大利:
難民問題涉及整個歐洲
意大利總理倫齊在歐盟特別峰會後,表示歡迎難民配額方案,並認為難民問題涉及整個歐洲。
希臘:
歐盟所有會員國須分擔
希臘總理齊普拉斯表示「歐盟所有會員國必須分擔責任,否則談論團結的歐洲毫無意義」,表示會協助到達希臘的難民。
˙解讀
意大利和希臘經濟同樣疲弱,今年7月希臘無力償還國際貸款,差點要脫離歐元區。意大利亦臨近「爆煲」,失業率長期偏高,更經歷自二戰後最長的經濟衰退,4月經濟才有增長,不過由於位處歐洲最近敘利亞的海岸線,現時有最多難民滯留在兩國。意大利內政部長安傑利諾.阿爾法諾強調,既然歐盟成員內部人口可以自由流動(即《神根公約》的規定),就應該有配套的統一難民安置政策,並且應當長期執行。
歐盟多個國家簽下《神根公約》(Schengen Agreement),取消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並協調「神根區」之外的邊境控制。「歐洲一體」的理念是當成員國出現問題,其他國家也有責任承擔和給予協助。法國總統奧朗德認為歐洲在難民危機中反應太慢。而中東宗教衝突引致全面戰爭爆發的風險有可能影響歐洲,如果歐盟國家不團結,會為歐洲帶來終結。
◆美國:
難民政策要先考慮國家安全
美國白宮發言人表示,接收難民的政策先要考慮美國本土及國民的安全,所以美國先會為在土耳其、黎巴嫩及約旦設立難民營的組織提供金錢援助,解決難民的燃眉之急。美國2015年9月已最少收容1500個敘利亞難民,2016年9月前會加收1萬人。
˙解讀
各國對於接收敘利亞難民有不同的考量,可視為價值觀的優次。美國當局解釋,難民的背景及安全審查不可能馬虎。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騎劫多架客機分別撞向美國世貿中心、國防部五角大樓等,令國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成為美國當局近年最關注的議題,先後成立國家反恐中心、國土安全部等國家機構以策安全。
敘利亞又恰好是挑動美國神經的穆斯林國家,基於國家安全考量,美國對於接納來自穆斯林國家的移民或難民特別謹慎。獲准移居美國的敘利亞難民,名單由聯合國難民署提供,並要經過美國國家反恐中心、聯邦調查局、國土安全部、國防部嚴格的安全審查,合資格者更要接受面見,整個過程大約要12至18個月。
如果不解決敘利亞的政治亂局,難民潮將會持續。美國認為亂局的根源是總統巴沙爾,與俄羅斯在2015年9月的聯合國大會上同意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敘利亞衝突,兩國的共同敵人是伊斯蘭國,但就敘利亞總統應否下台的問題仍然對立。俄羅斯認為要解決敘利亞困局,就要支持巴沙爾政權,共同打擊伊斯蘭國。俄羅斯總統普京稱,任何摧狾X法政權的做法,只會造成像利比亞及伊拉克的亂局。不過,美國並不同意支持獨裁的巴沙爾,更認為俄羅斯行動是「暗渡陳倉」,趁機消滅敘利亞反政府武裝,提高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美國和其海灣盟國10月發表聯合聲明,稱俄羅斯空襲行動使敘利亞內戰惡化,助長當地極端主義和激進主義(extremism and radicalization)。美俄間的角力,最終或讓敘利亞成為磨心。若敘利亞陷入權力真空(power vacuum),ISIS趁機奪得更大勢力的話,人道災難將會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