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做大體老師 醫科生之母生前留言:「願捱千刀 換醫生不錯一刀」
【明報專訊】「她寧願我們在她冰冷的皮膚上劃錯一千次,也不願我們在未來的病患身上劃錯一刀。」港大醫科生劉珮行昨憶述母親生前的一番話。劉母因乳癌離世,遺體送給醫學院,當醫科生的「大體老師」。珮行說,十分尊敬每位無私的「大體老師」,讓醫科生在學習理論之餘,也反思生命,學懂謙卑。港大醫學院結集學生於解剖課後的反思文章,出版新書《大體大得》,藉此感激捐贈者。
解剖反思 港大生文章結集成書
以肉眼觀察人體結構的解剖學,稱為「大體解剖學」,遺體捐贈者因而尊稱為「大體老師」,雖然人不在,卻可以身軀幫助醫科生學習。另一意思是指他們按本心行善,成為孟子所言「從其大體為大人」。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助理院長、遺體捐贈項目統籌陳立基說,醫學教育不只傳授理論,更茩哄u教個心」,從解剖課中學習尊重生命、反思生死,對醫科生而言是重要的學習和成長過程。
劉珮行的母親於2007年確診乳癌第四期,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珮行與姊姊當時都在英國讀中學,其後她為照顧母親,回港入讀港大醫學院。劉珮行形容母親確診後,全家人相處的每一刻都像賺回來般珍貴。劉母前年離世,當日是珮行19歲生日,她守在病榻旁,直至天使帶走母親。
醫科生難忘母誨 「死後不過臭皮囊」
珮行說,在母親病危時才知她捐贈遺體的決心,相信母親的決定,部分與她的志願有關。母親患病令她切身明白病人家屬的感受,無論面對遺體或遇真正病患,同樣要經過三思才下刀。她也自言能夠承受在課上解剖母親的遺體,她憶述母親生前說,凡人死後不過一副臭皮囊,不如盡一分心力,貢獻社會。
教授願捐:用身體再教一次
本身是解剖學教授的陳立基,則在書中分享自己仍是醫學生時,初次踏進解剖室的情境。他憶述自己握住大體老師的手,感激他捐獻自己的所有,又想像他生前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好像懂得他心堛熒N思,『用我的身體,好好學習,將來做個好人,好醫生』」。他說,將來自己離世後,也希望「用我的身體再教一次」。
《大體大得——遺體捐贈感思文集》分為四部分,包括學生撰文分享對解剖大體的感受與反思,如何從中建立生死觀,思考生命的意義。書中另有學生與捐贈者的家屬對談,了解他們的感受和「大體老師」生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