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現在流行的輿論說通過『一帶一路』輸出過剩產能,我對這種說法是不贊成的。」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早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表達擔憂,認為國家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必須建立在強大的製造業基礎之上,如果製造業大量外遷的話,只會造成產業空心化。 「過剩」與否不單只看內需 梅新育解釋,產能是否過剩,不能只看國內需求,也不能只看蕭條時期的需求。他舉例稱,「我們90年代的時候,說紡織、棉紡工業產能過剩,砸錠吧,砸了幾千萬棉錠,國有的棉紡企業全部錠子都砸了。」他憶述,國企產能減少之時,民企反而大舉擴張,幾年後過剩周期結束,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紡織業生產、出口持續高速增長,「現在全年我們一個國家的紡織服裝佔世界的36%,但是紡織業基本沒有國企了,都是90年代砸錠砸沒了,這對整個國家來說,還是『肉爛在鍋堙z。這給我們一個教訓,如果我們在蕭條時候,自己把自己的產能砸下來,別的國家拚命把產能做上去,等到緊缺時期來了,那我們不是自廢武功了?」 稱國內生產具優勢海外風險高 他指出,「一帶一路」和各項自貿協定本質都是推動進一步貿易自由化,意味荌磥熔ㄚ~對外出口的條件愈來愈好,「在這種情G下,如果我們國內生產有優勢,沒有必要非要把產能搬到國外去」。因為在海外直接投資,風險比國內生產、對外出口要高得多,也未必比國內投資成本低、效益高,「企業走出去是一個趨勢,但是『走出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個手段,實現企業和國家利益效益最大化,而且是可持續的利益最大化,這才是我們的目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