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興盛於明朝鄭和下西洋期間,而鄭和船隊6次停留的馬六甲也曾經是世界航運中心。本報記者上月赴馬六甲,巧遇一名「老咕哩」(碼頭挑夫),他的一生也見證荌角誑猁瑪陴掩P衰落。 全盛期入行 沒落後打雜為生 華人「老咕哩」陳伯在1950年代時才10多歲,就因生活所迫進入咕哩組織「洪春堂」,現已70多高齡的他全身黝黑,右臂上紋有一尊觀音,會講閩南語和小量國語。陳伯說,全盛時期,馬六甲的碼頭一天可以停泊四五艘千噸以上的巨型貨輪。咕哩隊一般分為兩批,一批「下海」將貨物搬運到駁船,另一批則「上山」把貨物從駁船搬運到貨艙。因為體力勞動巨大,不少咕哩靠吸毒治療身體疼痛。 他回憶,90年代末期,馬六甲漸漸喪失航運中心地位,咕哩行業也相應潰散,包括他在內的同行只能打雜工為生。如今記者見到的馬六甲,已幾乎無甚貨船來往,轉而發展旅遊業。 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