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聯調查﹕教師感家長投訴三成無理
【明報專訊】教聯會調查發現,38%受訪教師過去一個學期曾遭家長投訴,當中3%有5次或以上,近三成覺得投訴大多不合理。有幼稚園家長因英語教材較鄰校的淺易、教師獎勵其他同學的筆較漂亮等而投訴;有小學教師因白事告假時,收到校方致電,須即時回覆家長查詢。教聯會提醒,教師並非「24小時便利店」,盼家長將心比己,並盼教育局加強向家長宣揚尊師重道精神。
白事儀式中即時覆家長查詢
教聯會上月訪問208名中小學及幼稚園教師,發現幼稚園家長主要投訴子女被同學欺凌;中小學家長主要投訴學生功課量或教師教學表現。另有近七成反映,曾遇過家長投訴時態度差、要求不合理及將責任推給學校,亦有近半教師質疑家長的價值觀與學校存在明顯落差,認為家長以消費者自居。
教聯會副主席林翠玲透露,有幼稚園名校的校長接獲家長投訴,以鄰近另一名校的英語練習比較,批評該校教材相對簡單;又曾聽過有教師買筆獎勵學生,後來收到家長抱怨其他同學收到的筆較其子女漂亮。另有兩名學生在校內爭玩具而互咬對方手臂,其中一方家長投訴教師偏幫另一學生。林說,幼稚園教師需時刻照顧學生安全,每遇家長投訴後,工作壓力會大增,部分教師甚至即時提出辭職。
教聯會理事胡家偉透露,有小學教師因白事告假,惟進行儀式時卻收到校長致電,要求即時回答家長查詢,對此深感無奈。他說,理解家長緊張子女學習,但教師並非「24小時便利店」,「鐵人都要有唞的一天,都要有私人時間。」他希望家長給予校方一定時間處理投訴,避免雙方關係日益緊張。
教聯﹕教師非24小時便利店
調查又指出,有76%受訪教師認為,教育局對前線教師處理家長投訴支援不足。教聯會副主席胡少偉建議,教育局為教師提供調解技巧課程或法律講座,並訂下投訴指引,同時加強家長教育,多推廣尊師和信任學校信息。就教育局推行「優化學校投訴管理」先導計劃,由學校自行處理部分投訴,教聯會認為計劃宣傳不足,教師不了解計劃具體內容及處理投訴的培訓不足,故不贊成全面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