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詞彙看世界 (二)平等﹕學北歐忌東施效顰
【明報專訊】講求平等的北歐模式向被左派追捧成人間樂土,但時至今天,追捧北歐模式的已不限左派,就連主張自由市場經濟者亦趨之若鶩:《經濟學人》2013年把北歐模式封為「超級模式」(Supermodel)。一時之間,「學北歐」之聲不絕。對不少社會來說,這套兼顧社會公義及經濟效率的模式極具吸引力。北歐學者向本報指出,北歐的社會互信風氣很難複製,但北歐國家為公民提供平等機會發展的政策制度,卻值得其他社會參考。
明報記者 林康琪(二之二)
丹麥、瑞典、挪威及芬蘭等北歐國家不時在快樂指數、繁榮指數、男女平等排行榜名列前茅,在全球競爭力的排名亦不輸蝕(見表)。北歐模式彷彿矛盾集合﹕既是一個平等社會又享經濟繁榮;優厚福利不但沒有「養懶人」,反而孕育創新精神。丹麥首相托寧—施密特曾稱北歐模式有三大原則,即平等、信任及合作,當中平等更是北歐模式賴以成功的重要基石。她去年向《金融時報》強調平等這價值對北歐社會帶來的好處,人人平等孕育合作精神,「正是(平等和合作)這兩者構成我們的特色」。
平等信任合作 缺一不可
北歐五國政府2011年贊助學者為世界經濟論壇撰寫了名為The Nordic Way的報告,闡述北歐模式的成功經驗。瑞典歷史學家特雷格(Lars Tragardh)是該書作者之一,他向本報稱,瑞典等北歐國家重視機會平等,確保國民有平等機會一展所長。「福利國家」往往令人聯想到國民對國家的依賴,但特雷格認為,用「社會投資型國家」(Social investment state)來描述北歐國家更恰當﹕「之所以要強調那是『投資』而不是『福利』,因為那並非無償派錢,而是對每名公民的投資,令他們將來在市場經濟中更具生產力。」國家提供全民教育、全民醫療、託兒及長者服務,目的是保證每個國民都可以不受家庭出身、性別等掣肘,能在社會一展所長。
對公民投資 助一展所長
國家扮演了促進平等的重要角色,但北歐同時又是個人主義色彩濃厚。特雷格認為,北歐社會最大特點是社會團結跟個人主義並行不悖。他指出,「世界價值調查」等調查顯示,北歐國家的社會互信(social trust)遠較其他地方高,北歐人普遍信任政府、經濟機構及社會其他成員。這風氣有其歷史淵源。以瑞典的勞資關係為例,薪酬福利是工會跟僱主組織通過協商達成共識的。社會成員之間平等對話合作,政府機構運作透明廉潔,自然產生社會互信,北歐人也樂於交重稅換取一個行之有效的社會。
樂於交重稅換有效社會
北歐模式的歷史可追溯至1890年代,丹麥、瑞典、挪威及芬蘭分別成立社會保障法。其他社會不可能一夜之間複製北歐特色,特雷格便指出,信任及廉潔是很難複製的,但他建議:「要學習北歐模式,不應將其簡化為『北歐文化』,應具體地看看北歐組織社會的制度。」他以「平等」為例,稱瑞典促進女性就業的措施便值得其他國家參考。瑞典稅制以個人而非家庭為基礎,政府又提供津貼託兒服務,女性獨立自主,跟男性平起平坐,男女平等亦令瑞典經濟受惠。不少國家近年都為如何增加女性就業以提升生產力傷腦筋,瑞典的政策便可為鏡。根據OECD 2012年數據,瑞典15至64歲婦女就業率為71.8%,高於OECD成員國的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