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x概念﹕世界難民日 傾聽 難民心聲

[2014.06.19] 發表
越南難民營
Maggie(左)藉探訪難民令更多人了解難民的生活狀G,在言語不通的環境下,用照相機與難民建立聯繫是一種直接而簡單的方法。
Maggie表示,難民是戰爭下的犧牲品,每個國家和政府都有義務幫助他們。
(圖Y)
藝人洪永城(中)本身是UNHCR的義工,去年隨團到泰國探訪難民營,Maggie說希望藉他的知名度為難民議題發聲,讓港人更關注。
May Chel
(圖W)
位於泰緬邊界的Tham Hin難民營由泰國軍方管理,派駐士兵。沒有官方批准,任何人均不得自由出入。

【明報專訊】明天(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香港曾作為越南難民第一收容港,接收不少因戰亂離開家園逃難而來的越南船民。這些人沒法取得香港身分證,但由於在家鄉受到生命威脅,不得不離鄉別井,等待有一天可以被安置到外國。現時世界各地持續有人因戰亂、種族逼害而成為難民,聯合國難民署(UNHCR)擔當人道救援的角色,幫助他們重獲新生。

■1970年代越南難民潮

1945年二戰結束,越南1955年至1975年發生內戰,社會動盪觸發大批越南人陸續逃亡往鄰近東南亞地區,包括香港。1979年港英政府宣布香港為「第一收容港」,先接收越南難民讓他們等待被安置到外國。UNHCR香港辦事處公眾教育及傳訊主任覃詠欣(Maggie)指出,一般選擇到其他國家尋求庇護的人在家鄉因戰爭、宗教、種族、政見,或某組織身分而受逼害,生命受威脅而不得不離國。難民到港後,由UNHCR負責甄別(統一審核機制,USM),以確定其難民身分。

人道立場 各國有義務幫助

1975年至2000年間,來港的越南難民約20萬,當時政府批出幾處土地興建難民營,由非政府組織管理和運作,為難民提供臨時居所。Maggie指出,一開始難民可以自由出入,但由於人數愈來愈多,難民營改為禁閉式,如非必要,難民不得私自外出,飲食、教育、較簡單的醫療服務等都在營中解決。Maggie解釋︰「當時部分港人覺得難民在港佔用資源,也覺得難民營中罪惡叢生,其實是因為他們沒有機會接觸難民,才會出現偏見。難民只是戰爭下的犧牲品,基於人道原則,每個國家和政府都有義務幫助他們。」

在港的越南難民中,14.4萬獲得重新安置,5.8萬在越南局勢穩定後回國,另截至1998年,有1400人獲得融入本土的機會,在香港獲得居民身分,可以工作謀生。Maggie說,融入本土很困難,語言、文化各樣都難以適應,自1998年後,政府再沒有批准融入本土的個案。

■難民來港後的生活……

Maggie表示,UNHCR根據國際法例如《難民地位公約》,與尋求庇護者多次會面,並評估他們的心理狀G,決定是否給予難民身分(2014年3月3日起改由香港入境處負責甄別)。她說,如果申請者手握確實證據,批核程序會更快,「例如有些記者因言論而受逼害,如他能提供有自己姓名的相關報道作證據,申請成為難民就會更容易,否則UNHCR就要從各處蒐集資料才能核實申請人身分和經歷」。批出難民身分後,UNHCR會幫助申請人在第三國申請重新安置(resettlement),現時接收重新安置難民的國家主要有美國、加拿大、澳洲、新西蘭等「大戶」,但這些國家接收個案前會篩選,例如基於人道原因,老人有優先安置權,又或可以作為勞動人口的人會優先被接納,視乎個別國家情G。

不能工作 靠政府資助

Maggie指出,現時來港尋求庇護的有來自南亞和非洲的難民,也有白人,核實難民身分後可獲得俗稱「行街紙」的臨時身分證,相對當年的越南難民,生活較自由,但由於難民不能在港工作,唯有依靠政府提供的資助生活。Maggie解釋,政府提供的支援以「實物」為主,較少有直接金錢資助,「例如食物、醫療、教育(難民享有12年免費中小學教育的權利)等,交通津貼則介乎200元至420元」。住屋方面,政府提供租金資助1500元,但由於此金額不足夠租住一個單位,不少難民需要數人合租。截至2014年3月,在港等待重新安置的難民約有179人,他們不能工作掙錢,雖有政府支援,但生活還是相當困難。

■探訪難民營 突破既有印象

2013年5月,Maggie與UNHCR義工、藝人洪永城(Tony)前往泰國,探訪泰國與緬甸邊界9個難民營的其中一個——Tham Hin難民營。Maggie說這次探訪是希望透過當地難民的故事,引起公眾關注難民。Tham Hin距離曼谷3小時車程,「港人愛到曼谷旅遊度假,誰會想到在不遠處有一班難民,從緬甸逃難過來,在難民營生活了10多年?」Tham Hin難民營內住的是緬甸克倫族人,該族信奉基督教,與以佛教為主的緬甸不符。17年前,政府把克倫族的村落燒牷A村民徒步逃難到泰國,泰國政府在邊境興建臨時居所,想不到就這樣過了10多年。

營內可受教育職訓

Maggie覺得Tham Hin難民營是一個小型社區,每戶門口貼虒荇a庭成員人數和性別,「起初我覺得很奇怪,後來知道這是為了方便派發物資」。Maggie指難民營中有不少小孩在營中出生,從沒接觸過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營中受教育,「難民中有很多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有的本身是教師,他們在營中的學校擔任教育工作。但由於很多年老、較有經驗的教師已被重新安置到外國,剩下沒有經驗的年輕教師,所以營中的教育很有限」。另外,非政府組織在營中提供職業訓練,例如餐廳管理、理髮技術、織布技術等,讓難民在重新安置後可自力更生。

一般人對難民營的印象都是愁雲慘霧,但Maggie遇到57歲的May Chel(圓圖),讓她驚訝。May Chel曾經擔任克倫族婦女組織的主席,也是難民委員會的前主席。Maggie說,通常難民只顧保住性命,把其他事情拋諸腦後,May Chel卻說希望可以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族人出一點力,這個想法讓Maggie覺得很「神奇」,「她說不想回國,一直留在難民營,但她丈夫早前中風,重新安置的申請又剛好被美國接納了,雖然不捨,但也得移居美國」。

Maggie與洪永城又探訪了三代同堂的一家人(圖Y),80多歲的祖母說想死在難民營,即使有機會也不想到外國重新安置,20歲的孫女卻希望到美國攻讀醫科,「夾在中間」的母親就因此感到無奈。Maggie說孫女的英語十分流利,與她交談完全不用翻譯,因為她常常會託已重新安置到美國的朋友寄英文雜誌和錄音帶給她自學英文。

在探訪難民營的經驗中,Maggie以為所有年長難民也不願接受重新安置,但5月在尼泊爾遇到的一個老人卻打破了她的既定印象。當時Maggie在尼泊爾東部Beldangi難民營探訪一群來自不丹(Bhutan)的尼泊爾族難民,在路上遇到一名70多歲的老伯(圖W),他的家人在印度工作,本身也說得一口流利英語。雖然年邁,老伯說他準備好重新安置和接受新挑戰。「我以為老人都想安穩地生活,不想再重新適應新環境,老伯的言談讓我感到他態度很正面,也很意外。」Maggie說。

年老仍渴望重新安置

事實上,這個尼泊爾的難民營也顛覆傳統難民營的概念,居民基本上可以自由出入,不像Tham Hin有軍隊把守,而且在營中擺賣的小販也不是難民,而是尼泊爾本地人。Maggie覺得這堶榆薷開放,難民甚至用外國親戚寄來的錢購買太陽能發電板。教育方面,難民可以申請入讀尼泊爾的大學,有年輕人每天騎單車到市區上學。Maggie認為,尼泊爾這難民營的村民與當地人融合得較好,可能是因為語言相通(尼泊爾語),而且本來就是同種族(尼泊爾族)。

■公眾教育 了解難民處境

親身探訪之餘,Maggie的主要工作是公眾教育,提高香港學生對國際難民問題的關注。她在不少大學和中學舉辦講座和活動,效果相當正面。她說有時候會有學校主動接觸UNHCR,邀請合作舉辦活動,例如有一次在一間中學做講座,學生積極發問之餘,也有學生表示希望可以幫助難民,自發舉辦棉花糖義賣,籌款捐給難民。另外,Maggie也會設計一些「走難活動」,學生代入難民角色,在不同的checkpoint面對抉擇和難題,讓他們體會難民在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難,從而令學生反思。

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UNHCR與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合作在油麻地Kubrick bc舉行「難民獨白—記錄故事」展覽,展出各國難民現身說法的讀白,讓港人多了解難民的處境。另外,6月20日至25日期間的「第七屆難民電影節」,6部難民紀錄片和電影將在百老匯電影中心播出,活動期間也有導演和學者的講座。

展覽日期﹕6月1日至6月30日

場地﹕Kubrick bc

地址﹕九龍油麻地眾坊街3號駿發花園H2地舖

(油麻地bc百老匯電影中心側)

詳情﹕www.unhcr.org.hk

●相關概念

人道主義(humanitarianism)

人權(human rights)

難民(refugee)

國際協作(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文﹕鄭寶欣

圖﹕鄭寶欣、Rayman Mok@myAFFECTION、S. Li及UNHCR提供

更多教育
學好通識﹕善用科技整理筆記
【明報專訊】做個人筆記,好處當然多。首先,同學親自記錄資料,印象必定最為深刻。另外,同學可於課堂筆錄,節省不少課後整理的時間。 學界近... 詳情
【明報專訊】時間過得很快,原來我在《明報•通通識》的「星級視野」專欄已寫了一年半,這可能是在通通識最後一次見大家,所以想跟各位分享近來一些感... 詳情
影音學通識﹕單身蜜月旅行
【明報專訊】每個出外旅行的人都有自己的目的,電影《小失戀•大漫遊》(Queen)的主人翁Rani因為被悔婚,決心去一趟一個人的蜜月旅行,因文... 詳情
綠色教室﹕多元燃料組合 保供電「平靚正」
【明報專訊】電力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家可曾考究過電力從何而來?根據記載,首批商業營運的發電廠在1880年代於英、美投產,雖然電廠規模較小,... 詳情
IES實例分享﹕發掘另類研究方法
【明報專訊】獨立專題探究的研究方法,普遍是文獻、問卷、訪談、考察、觀察。除此以外,其實仍有其他可能。 舉例,有同學以考察、觀察為基礎,...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