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手記:反內捲 /文:尚東美
【明報專訊】清明節假期前,記者如常在手機上購物落單,一看日期,竟然要一周後才發貨?在內地習慣了網購的高效率,除非是深夜落單,一般商家都會當天發貨,加上快遞馬不停蹄,兩三天後就能收到貨品。
不過,自從國家號召「反內捲」之後,這種情形似乎開始變化:今年農曆新年期間,過去商家積極宣傳的「不打烊」大大減少,電商在年前便早早「收爐」,黃金周過後再啟市。而記者這次遇上的「一周後發貨」,過去在農曆年以外的時間很少出現,很大可能也與清明假期有關,或者店主返鄉拜山,又或是趁小長假外遊,反正只能等。
但另一邊廂,電商大戰捲到落香港,拼多多「一件包郵」和京東的「買貴就賠」引起熱議。其實,快遞提貨點在購物節後「爆倉」、被物流供應商壓榨,同時被顧客埋怨等,內地也早就發生過了。現在,內地一些空間較大的提貨點可以無人管理,顧客在機器上輸入取件碼,便會彈出提示「您的快遞在X號貨架第Y層」,離開時再到機器掃碼確認「簽收」,而所有一舉一動都在閉路電視監控之下。記者與香港朋友打趣道,電商在香港還未捲到「包郵價送貨上門」,否則爆倉問題已迎刃而解了。
文:尚東美